6年前,楊帆剛到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沙集鎮任職的時候,曾在辦公室窗前足足站了一下午。放眼望去,沙集鎮到處“垃圾山”,空氣中彌漫著塑料味。眼前的這一幕令他痛心,他很快意識到,這樣的產業結構不會長久,沙集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 6年來,楊帆先后任沙集鎮鎮長、鎮黨委書記。這6年,也是沙集毅然斬斷廢塑產業、積極引導農村電商不斷轉型升級的6年。 “再不轉型就晚了” 楊帆剛到沙集鎮當鎮長時,沙集廢塑加工產業已發展近30年,廢塑回收加工企業達1200多家,從業人口近2萬人,年產值15億元。然而,這種落后、粗放的產業模式對環境的破壞日益凸顯…… “再不轉型就晚了!”可這牽扯到成千上萬百姓的生計,該如何轉? 早在2006年,沙集鎮東風村3個青年農民在淘寶網上注冊網店,從經營小電子產品開始,逐漸發展到銷售、生產家具,帶動了附近農民開辦網店的熱潮。敏銳洞察到電子商務的潛力,2014年初,在縣委、縣政府支持下,楊帆主動請纓,取締廢塑產業,促轉型、保生態。 “楊書記至少上門三次,勸我能不能放棄廢塑、改做電商?!辨偵蠌U塑大戶、年銷售額達3000萬元的王彬,剛開始想不通這個年輕領導的想法,“這么多年都發展得好好的,為什么突然要放棄?” “你有沒有去過外地親戚家?那里的河是不是有魚有蝦,夏天還能游泳?你再看看咱們的河都成啥樣了……”楊帆循循善誘,“凡事要為子孫后代想一想!”王彬不由細細思量,最終下定決心將家中所有廢塑清出。 有了突破口,楊帆“快刀斬亂麻”,通過制定取締方案和鼓勵政策“疏堵結合”的方式,對廢塑產業進行徹底清理:一方面切斷污染源進出的通道,24小時安排人員值守關卡,并讓村鎮兩級黨員干部到村里講解政策;另一方面,積極引導轉型發展,請來發改委、商務局的工作人員,對不懂網絡的轉型大戶挨家挨戶開展幫扶和培訓。 王彬發展家具電商有了起色,銷售量和純收入比過去只增不減……這讓其他村民看到了希望,興起了開辦網店的熱潮。僅用一年時間,約850家企業快速轉型為電商家具企業。如今沙集鎮電商已逐漸從單純的網絡銷售,發展成集設計研發、加工、銷售、客服、運營等為一體的公司化運作模式。 “不能要了效益丟了環境” 廢塑產業轉型家具電商,“垃圾山”沒了,沙集鎮變美了,但楊帆還沒來得及松口氣,新問題接踵而至:家具板材中的揮發性有機物、顆粒粉塵、甲醛等逐漸引起人們關注。 “我們聽不懂什么VOC、PM10,就想問問這個政府鼓勵的新產業怎么又不行了呢?”“家具生產影響環境,戴上口罩不就沒事了嗎?”“整改的設備和錢,從哪里來?”電商企業七嘴八舌提出質疑。 “不能要了效益丟了環境!”楊帆迅速成立由環保、市場監管、綜合執法、國土、農商行等17個部門組成的工作小組,一方面主動幫助企業聯系環保設施設備的采購和整改所需貸款的申請;另一方面建設電商園區,引導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入園。兩個月時間,742家存在散亂污問題的企業中,90%完成了整改。 “除了環保,產品質量、企業誠信、設計研發等,都是產業做大做強要面臨的問題?!苯洜I家具廠的東風村村民王兵告訴記者,兒童床要入駐京東等店鋪銷售,須由有資質的第三方質監機構驗收合格發放證書,這是機遇也是挑戰。楊帆積極為相關企業聯系對接國家木制家具質量檢測中心,寄出樣品檢測鑒定,幫助企業提高銷量、倒逼質量升級。 一系列升級舉措陸續推出;將污染較大的噴涂環節從產業鏈條中“摘下”,到集中式噴涂中心按照標準嚴格統一操作;與高校合作不斷提升產品開發設計;組織電商沙龍、帶隊外出培訓,幫助網商打開思路與眼界…… 2017年,沙集鎮電商實現交易額88.9億元,網店數達1.62萬個,物流快遞公司有136家,電商相關從業人員3.77萬人,成為國家電商家具品牌集聚區、中國農村創新創業示范區、江蘇省電子商務示范基地。 “讓轉型成果實實在在惠及百姓” 建設交通基礎設施、確保供水飲水安全、鋪設管網雨污分流……在謀求轉型發展大變革的同時,楊帆始終堅持落細落小,“讓轉型成果實實在在惠及百姓”。 對于那些因病返貧、喪失勞動能力的困難群眾,鎮上在政府兜底的基礎上,還成立了“電商黨支部”,發起“電商愛心志愿者協會”。今年大年初四,協會舉辦了成立后的第一場活動,300多位電商從業人士當場現金捐款120萬元,善款將全部用于扶助貧困戶治病及其子女上學等。 楊帆發起“百企幫千戶”活動,發動全鎮1000余家實體企業、1萬多家電商,為貧困但有勞動能力的群眾提供就業崗位和創業平臺。2016至2017年全鎮脫貧777戶2813人;其中,通過電商產業扶貧脫貧492戶1596人。去年沙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1.9萬元,比全縣高出25.6%。 “基層干部的決策力、執行力,老百姓都看在眼里,記在心里?!睏罘f。如今,從楊帆的辦公室向窗外望去,近處是新落成的電子商務產業園區,23家符合環保要求的企業相繼入駐;遠處是藍天白云下的整潔街道,干凈的河流正緩緩流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