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擊疫情 志愿同行——雷鋒精神在戰“疫”中閃亮
2020-03-05 19:30:27 來源:網信中國 責任編輯:李雅蘭戰“疫”當前 有這樣一群人 他們 無私奉獻,匯愛成海 不懼病魔,攜手向前 3月5日 是第57個學雷鋒紀念日 我們探尋雷鋒精神 于是 遇見了他們 ↓↓↓ 飛馳在武漢的藍色小車 2月29日零時十分,一輛藍色小車開著雙閃,飛馳在濕漉空蕩的武漢北二環上。車主是王震,幾分鐘前他接到一名孕婦打來的求助電話,便緊急前往30公里外接一位羊水破裂的孕婦去武漢市婦幼保健院。 這樣的故事從1月23日開始,就不斷重復上演。“程序猿”王震、營養師王紫懿、駕校教練楊學彬,還有創業老板朱偉和李文建,自發組成的“W大武漢緊急救援隊”,自愿接送缺乏交通工具去醫院的待產孕婦。 這五位“新生命的擺渡人”全天待命,在他們的幫助下有23位武漢留守孕婦順利到醫院生產,無一人感染新冠肺炎病毒。他們說,他們是最幸福的人,送的是希望,看到的是新生命。 “雷鋒的士”免費接送醫務人員家屬 一輛貼著“雷鋒的士”的出租車穩穩停在大渡口區古渡社區古渡春色小區門口。不一會兒,社區志愿者扶出一位老人,“雷鋒的士”隊員王斌趕緊打開車門,把老人扶上座位。 “王師傅,麻煩你了,這種時候還來操心我的事。”“謝啥子哦!相比你女兒去湖北一線救人,我做的這些根本微不足道。”原來,老人是支援湖北的一線醫護人員劉玥的父親劉曉榮。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重慶市“雷鋒的士”志愿服務隊先后開展多項志愿突擊行動,為抗擊疫情做好出行保障。免費接送抗疫一線醫務人員和家屬……400余輛“雷鋒的士”一直在行動。 “編外雷鋒團”的抗疫故事 自疫情發生以來,河南鄧州“編外雷鋒團”持續為“逆行者”提供暖心服務。為抗疫一線人員送去口罩、84消毒液、牛奶;到疾控中心、交警大隊等地方,為“逆行者”們理發…… “時代楷模”河南鄧州“編外雷鋒團”從1997年4月成立至今,已發展壯大成為有32個營、15個直屬連排、將近20000名成員的全國最大學雷鋒志愿服務組織。疫情發生以來,分布于各行業的雷鋒團的每一名成員都是一名戰士,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 “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大家用實際行動踐行著雷鋒精神,書寫了一個又一個新時代的雷鋒故事。”“編外雷鋒團”政委姚德奇說。 58歲民警確診住進方艙,主動幫保潔分擔工作 58歲的老方,是武昌交通大隊二中隊的民警。連日的勞累加上接觸人員太多,讓老方感染上新冠肺炎。 確診屬于輕癥患者后,2月11日,老方住進了武昌方艙醫院。病區面積大、患者多,近30人的保潔團隊依然吃緊,“閑不住”的老方和病友就主動提出幫保潔工人分擔工作。 老方還幫著醫護人員送餐,每次都先把別人的配齊、送到,再回去吃。吃完飯,他又幫著收垃圾,分好類再扔。 “老方話不多,但他人可好了。”病友的夸贊讓老方有點不好意思。“我是黨員,應該帶頭服務群眾。再說我一個大老爺們兒,舉手之勞不算什么。”老方說。 “都是一線工作者,我知道他們的不容易。同甘共苦,互相鼓勵!”此后的每一天,在方艙東區,都能看到穿著白大褂的老方和病友一起清理垃圾。 “雷鋒老人”辦戰“疫”云展覽 曹榮安,82歲的“雷鋒老人”,金華雷鋒文化紀念館館長。一個多月來,他忙忙碌碌只為一件事:在網上辦一次“戰‘疫’云展覽”。志愿者用單反相機仔細拍下每一張宣傳貼片,并記錄下曹榮安制作貼片過程的點點滴滴,將這些素材制作成美篇、微信推文以及短視頻。 今年是金華雷鋒文化紀念館建館十周年,他打算在“戰‘疫’云展覽”結束之后,將100件戰“疫”主題郵品寄給100位市民,作為建館十周年紀念品。“我想讓更多的人記住這段歷史,銘記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記住那一個個沖鋒在一線的醫務人員的最美身影。” “這些貼片里都是不會說話的歷史,我就是它們的代言人。做弘揚正能量的宣傳,就好比我學雷鋒,是一輩子的事,不但自己要做,還要傳給后人。”曹榮安說。 戰“疫”曙光初現 但越是吃勁時越不可懈怠 甘做一盞蠟燭 為人民,為時代 默默奉獻光和熱 是我們對雷鋒同志最好的紀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