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今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決戰脫貧攻堅的收官之年。不少地方因地制宜地探索產業扶貧之路,不僅形成了自己的特色,還蹚出了一條“脫貧良方”的發展新路。 國家統計局發布一季度貧困地區農村居民收入總體形勢。第一個數字——人均可支配收入3218元。今年受疫情影響,一季度這個數字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2.7%,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了3218元。雖然受疫情影響,再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小幅下降,基本上可以實現收入穩定,而且還呈現“貧困地區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于全國農村居民”的向好態勢。 山海關外牡丹開:紅了日子 鼓了錢包 第二個數字——人均年收入提高了300%。這說的是哪兒?這就要說到中國人特別喜歡的、有著美好寓意的花中之王——牡丹。牡丹盛開,國色天香,不僅“紅了日子”,還讓葫蘆島建昌縣洞底下村的村民們“鼓了錢包”。建昌縣是遼寧省最貧困的縣之一,這里的村民人均年收入常年徘徊在5000元上下。經過幾年的努力,牡丹花裝點了美麗鄉村、牡丹籽榨油富裕了村民,讓當地貧困戶的平均年工資達到了20000元。 “小龍蝦”里藏著“大產業” 富貴牡丹可以落戶偏僻山溝,俘虜一眾吃貨們的舌尖上的小龍蝦也可以成為脫貧大產業。第三個數字——年產值400萬元。廣西上林縣地處山區,當地在2016年嘗試引進小龍蝦養殖。別看蝦塘不大,每年每塘卻可以養殖16000斤的高品質小龍蝦。這里的小龍蝦腹底潔白,個頭還大,經過幾年的發展,當地百姓依靠養殖小龍蝦錢袋子也鼓了起來。小龍蝦經濟已成為上林重要的扶貧產業,600畝的蝦塘年產值可以達到400萬元。 |
相關閱讀:
- [05-06] 弘揚偉大精神,為常態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凝心聚力
- [05-06] 打造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新標桿
- [05-06] 如何學習“馬克思主義”上好共產黨人“必修課”
- [05-06]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半生戎馬半生歌:人民藝術家閻肅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