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安盟脫貧攻堅:“攻”在當前,“謀”在長遠
2020-06-11 16:07:56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作者:大興安嶺南麓山區主要包括內蒙古自治區、吉林省、黑龍江省22個旗縣(市、區)。地貌以低山丘陵和平原為主,由于農田水利等設施薄弱,土地退化明顯,區域發展活力不足等多方面因素,這里是東北部地區的貧中之貧、困中之困。 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屢傳脫貧攻堅捷報,接連拔窮根、甩窮帽 以產業謀篇,借項目布局,向產業要動力、向項目要活力 通過設立村級扶貧專干,試點扶貧資產后續管理,實施新時代新型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興安盟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文 |《瞭望》新聞周刊記者 王靖 《興安日報》記者 格格 春天的大興安嶺,一片生機,充滿希望。 位于它南麓的集中連片特困地區,接連“拔窮根”“甩窮帽”,頻傳脫貧攻堅捷報。隨著內蒙古興安盟科右前旗、突泉縣正式退出國貧旗縣市序列,興安盟5個國貧旗縣市全部摘帽,貧困人口從2012年底的45.3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1705人,貧困發生率由41%降至0.15%,602個貧困嘎查村全部出列。 茫茫綠色林海,林下的幸福生活成了大興安嶺南麓一道道亮麗風景線。 加勁啃下硬骨頭 4月的興安大地上,一個個扶貧產業基地、工廠車間、項目工地陸續復工復產……隨著疫情逐漸緩解,興安盟吹響了向脫貧攻堅發起總攻的沖鋒號。 搬進新房,通過“菜單式扶貧”養起了牛,扎賚特旗努文木仁鄉烏蘭村因病致貧的陳寶佬一家的日子過得越來越紅火。 2011年,興安盟被納入大興安嶺南麓集中連片特困地區,全盟6個旗縣市中5個為國貧、1個為區貧。精準扶貧以來,興安盟大力實施危房清零銷號行動,僅2019年就改造農村牧區危房7255戶,其中貧困戶危房303戶。 “有了好政策,住院治病自己都花不了多少錢了。”科右前旗歸流河鎮居力特嘎查貧困戶趙玉海,患有嚴重的肝硬化、股骨頭壞死等疾病。2016年被識別為貧困戶后,有了醫療保障的他住院可享受90%報銷的待遇。如今,他和哥哥一起在村里開起磨料房。 因病致貧、因病返貧是扶貧工作中的“攔路虎”。近年,興安盟推進大病集中救治、慢病簽約服務管理、重病兜底保障“三個一批”行動計劃和“先診療后付費”一站式結算服務,切實減輕貧困人口就醫負擔。 今年,興安盟排查出154名脫貧不穩定人口、1021名邊緣易致貧人口,啟動了脫貧攻堅決戰決勝“百日攻堅”行動,掛牌督戰,讓扶貧政策更精準地滴灌到貧困嘎查村、貧困戶,堅決啃下剩余脫貧人口全部脫貧的“硬骨頭”。 產業施策全覆蓋 “以后家門口就能賣牛了,再不用花大價錢運到外地求別人買我家牛了。”科右中旗好腰蘇木鎮南白音套海嘎查貧困戶金海十分高興,“牛價跟著市場走,公道看得見,再不怕牛販子壓價了。”5月1日,科右中旗首個肉牛交易市場開市。 科右中旗委書記白云海說:“建成鴻安現代肉牛交易中心,是科右中旗推進肉牛產業化經營的基礎保障,是加快構建肉牛全產業鏈的迫切需要,是解決農牧民群眾肉牛養殖難買難賣問題的熱切期盼。” 推動秸稈轉化為牛飼料、加大肉牛品種改良、開展托管養牛模式,2019年科右中旗牛存欄數增加到28.3萬頭,牛產業成為了牽動當地產業扶貧、產業興旺的引擎。 以產業謀篇,借項目布局,向產業要動力、向項目要活力,興安盟把產業扶貧作為重頭戲。 在興安盟,5個國貧旗縣的產業扶貧項目各具特色。科爾沁右翼中旗是“中國蒙古族刺繡文化之鄉”,2018年貧困人口依托刺繡人均增收約2000元。 阿爾山市是東北地區著名的旅游城市,市里通過“旅游+五小經濟”的模式帶動貧困人口脫貧。2018年,阿爾山市實現旅游收入53億元,較2013年增長280%。 此外,突泉縣靠養牛,扎賚特旗靠種大米,科爾沁右翼前旗靠制作粉條,都帶動了貧困人口增收致富。 走在興安盟烏蘭浩特市烏蘭哈達鎮東蘇嘎查的鄉間公路上,路兩側的水稻田長勢喜人。興安盟農牧局調研員張福君說,興安盟通過加大科技攻關、品牌培育與產業化經營,發展起了“興安盟大米”產業,2019年工作站耐鹽堿水稻畝產稻谷已破千斤,成為帶動當地農民致富增收的新途徑。 “產業扶貧能提供就業崗位、拓寬增收渠道,是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最直接、最有效的銜接點。”內蒙古自治區黨委常委、興安盟委書記張恩惠說,當前,要千方百計讓困難群眾增收,實現貧困人口長期穩定脫貧;未來,還要讓所有農牧民借助產業,實現致富。 培育稻苗、平整水田、種植稻米……近日,內蒙古自治區興安盟扎賚特旗的農田里一片繁忙。這是5月4日拍攝的扎賚特旗好力保鎮大片農田(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徐欽 攝 讓扶貧成果滾雪球 抓好脫貧攻堅,著眼2020年后的鄉村振興,興安盟通過設立村級扶貧專干,試點扶貧資產后續管理,實施新時代新型農牧民素質提升工程,探索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機銜接。 31歲的吳晶,常年與在突泉縣長春嶺村任第一書記的丈夫遠隔兩地。2018年,興安盟啟動扶貧專干試點工作,選拔大中專畢業生、退役軍人、返鄉創業人員、致富帶頭人到嘎查村任扶貧專干,做第一書記助理。 突泉縣是試點地之一。2018年,吳晶考取了長春嶺村扶貧專干,一家在扶貧一線團聚了。“現在跟丈夫一起扶貧,很安穩,我愿意扎根農村。” “扶貧專干素質高、能力強,2020年后他們將成長為鄉村振興專干。”盟扶貧辦副主任陳紅花說,增設扶貧專干,有利于加大力度啃硬骨頭;而特殊的選拔方式,讓這支隊伍具有長期穩定性。經過基層磨煉,未來他們能充實進村級黨組織,有助于解決村干部年齡老化、能力弱化等問題。目前,突泉縣、扎賚特旗扶貧專干已形成長效機制,其余4個旗縣市已啟動選聘工作。 興安盟在扶貧資產管理方面也走在了全國前列。2018年,興安盟出臺的《扶貧資產試點管理辦法》,探索產業扶貧項目滾動發展和扶貧資金效益最大化。試點旗縣市通過成立國有扶貧開發投資公司(簡稱扶投公司),統一管理產業扶貧項目。扶投公司選定經營主體,并設計“租用+回購”的10年期收益模式,滿10年時既得到利潤,又收回產業扶貧項目本金。扶投公司利用本金再設計產業項目,循環獲得效益。 “合作社一直計劃建電商中心,現在好了,付租金的同時還能逐年回購電商中心,10年后就歸合作社了。”科右前旗平安村展翼種植合作社理事齊曉景說。 2018年,旗扶投公司利用150萬元扶貧資金設計和建設了電商中心,展翼種植合作社進行了10年期“租用+回購”。2019年,電商服務中心聯結了旗里230余戶貧困戶銷售農產品,年營業收入超360萬元。 高高的興安嶺,正在見證擰成一股繩全力甩掉窮帽子的人們,用勤勞的雙手勾勒著明天的美好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