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悉尼12月9日電 (記者 朱大強)2010年澳大利亞首位女總理吉拉德執政,在移民方面實施新政策,強調引進高技術人才,對于留學生等海外人士來說,移居澳大利亞的難度更大了。
吉拉德就任總理伊始,施政舉措之一就是擯棄前總理陸克文的“大澳大利亞”政策,強調制定可持續發展的人口政策。她指出,不要強調移民的數量,而國家需要有技能的移民,是移民的質量。
根據吉拉德政府的政策,澳大利亞移民主管部門于11月出臺了技術移民新的計分標準,門檻確實高了,強調要有利于吸引高層次技術人才,強調移民的高學歷、英語水平和工作經驗。
這一新的標準,對于規范留學移民市場,提高移民的質素,進而更為有效地適應澳大利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積極意義。
但從社會輿論和與移民關聯最大的留學產業來說,有相當數量的留學機構負責人和校長則建議政府對移民政策應該寬一些。
的確,風光美麗,氣候宜人,社會穩定,資源充足,經濟發達……澳大利亞的優勢很有吸引力。輿論指出,澳大利亞本身就是移民社會,來自世界各國各地的移民使澳大利亞形成了多元文化的社會結構,大家相互學習借鑒,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促進了澳大利亞經濟和社會發展。而龐大的留學產業,國際學生大軍每年為澳大利亞帶來不菲的收入。
現在的情況是,作為移民的重要來源國際學生的入學率在下滑。據澳大利亞國際教育部門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到10月底,國際學生入學率呈持續下降之勢,跌幅達到了9.5%,職業教育和培訓機構的入學人數下降比例也很大,英語語言學校入學情況下降幅度更大。
研究機構指出,各國都在吸引人才,從戰略上來看,澳大利亞應保持一定規模的人口增長水平。目前國際學生出現轉向申請到美國、加拿大和英國留學的趨勢,對澳大利亞的留學市場是雪上加霜。
代表澳大利亞私營教育產業的組織“私有教育與培訓委員會”也指出,政府應有政策支持正規的學校發展和運營,避免更多的從業人員失業。
同時,澳大利亞技術移民短缺現象更加嚴重,在邊遠地區薪酬上漲。澳大利亞商業協會向政府提出,對此應有預案,出臺相應政策,以引進更多技術人才。
分析人士指出,從宏觀經濟來看,澳大利亞經濟發展勢頭強勁,特別是澳元的堅挺更為經濟發展打下基礎。而國際教育是澳大利亞一大重要而有特色的產業,使其綜合發展,恢復生機與活力,業界向政府建議的呼聲很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