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5月24日出版的環球時報報道,朝鮮領導人金正日的7天訪華行程引發多國媒體關注。有韓國媒體消息說,金正日目前已乘坐汽車從揚州抵達南京市訪問,還有媒體評論認為,金正日此次訪問主要集中在中國經濟的“心臟地帶”,并就它可能給朝鮮帶來的變化將其稱之為“金正日版南巡講話”。
《華盛頓郵報》24日報道援引韓國媒體消息說,在訪華行程的第四天,金正日于24日抵達中國東部古城南京。報道稱其此次訪問行程全都集中在經濟城市,并分析說,金正日一年內三次訪問中國似乎顯示,“在面臨國內嚴峻的食品、燃料及其它生活必需品供應之際,他有興趣更好地理解中國的成功。”
日本《朝日新聞》則援引分析稱,金正日此次訪華是在“尷尬地請求中國援助”。報道援引一名韓國分析人士的話稱:“金正日最新一次訪華行程顯示,朝鮮正面臨困境,急需確保糧食供應,這不僅是為了明年,也是為了明天。”
韓國總統府發言人將金正日這次訪問稱為是“一次教育之旅”。據韓聯社23日報道,金正日在中國的第三天訪問了江蘇省揚州市的邗江經濟開發區,參觀項目可能包括兩家太陽能公司。此前,金正日還在21日訪問了長春一汽,據稱該企業將參與一項對朝投資。
但在韓國《金融新聞》看來,意義不止如此。該報稱,金正日訪問中國經濟的心臟地帶,并親眼目睹尖端產業工廠,這將影響朝鮮經濟發展的方向。他的專列據稱還將開往中國經濟城市上海或廣州。該報稱,果真如此,意義將不啻于正式拉開朝鮮改革開放序幕的“金正日版南巡講話”。
不過韓國也有報道質疑朝鮮是否真的會推行改革。韓國《朝鮮日報》24日報道說,金正日每次訪華都給人一種印象即對改革和開放有著熱切的興趣,但是回到朝鮮的話則又竭力反對改革。
中國亞太學會朝鮮半島研究委員王林昌23日對《環球時報》說,朝鮮正式文件不提“改革”,他們認為這是資本主義化的一個行動,但他們說“革新”。“朝鮮比較明顯的革新始于2004年,當時制定了包括外國投資法等在內的一系列對外經濟開放政策,大部分都參照了中國經濟改革初期的法規。”遼寧社會科學院研究員呂超23日對《環球時報》記者這樣說。呂超表示,2004年之后,朝鮮改革步伐忽快忽慢,一些措施在朝鮮不太適合,遇到很大阻力,措施有所回收,但朝鮮革新的動向一直沒有消失。(本報駐朝、韓、俄特派特約記者周之然 王剛 柳直本報特約記者 崔杰通 甄翔 谷陽)
- 2011-05-24外交部回應“金正日訪華”有關報道(實錄)
- 2011-05-23平壤重建市中心區迎接金日成主席誕辰100周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