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改革·發展
> 正文
對漢字“動手動腳”須格外慎重
www.shockplant.com?2009-09-04 10:30? ?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最近,有關部門出臺《通用漢字規范表》征求意見稿,要對44個常用字進行些微改變,惹得輿論嘩然,聚議紛紜。筆者也認為,須慎重對待整改漢字。
一是整改漢字只緣“不順眼”的理由值得商榷。從表面上看,《通用漢字規范表》征求意見稿只是對44個常用字進行了些微改變,之所以改造這幾十個字,是看這幾十個字不順眼、不美觀。我們有必要追問一下,衡量“順眼”與否的依據和標準是什么?有沒有想過,這幾十個字一改,所有字典、課本、招牌,成千上萬人身份證、護照、工作證、房產證等都要作出相應的變更,這一筆巨大的開支,究竟誰來埋單呢?
二是“規范漢字”如今不規范了,與有關的規范前后矛盾。有關部門官員稱,44個漢字的字形擬進行調整只不過是將以往習以為常的書寫習慣變過來。其“變”的潛臺詞是說:這44個以前的“規范字”身份的合法性受到了顛覆性的挑戰。那到底什么是規范字?2002年出版的《全國干部學習讀本:漢語語言文字基本知識讀本》對規范漢字有詳細的解釋:“規范漢字,是指傳承字和經國家有關部門整理簡化的字,不包括已經簡化了的繁體字、被淘汰的異體字和1977年《第二次漢字簡化方案(草案)》里所指的簡化字。”既然此前的《通用漢字規范表》將這44個漢字字形認定為規范漢字,國家法律又將規范漢字指定為通用文字,而國人對這些字又都習以為常了,今天,誰有權力,哪部法典能判這44個字的“死刑”?
筆者以為,此次動微創手術“整形”的44個漢字,絕大部分都具有通行度高、易于識別的特點,其實本已很規范了,沒有必要改,改了不僅沒有多大的意義,而且會引起一系列不良反應,說是多此一舉的“折騰”,一點也不過分。
(責編:陶武)
![]() ![]() |
相關新聞
- 2009-08-24規范漢字做法本身就需要規范
- 2009-09-04什么力量讓漢字“被整形”戛然而止?
- 2009-09-01教育部:是否調整44個漢字將上報國務院決定
- 2009-09-03教育部官員談漢字整容:沒權做人民不滿意的事情
- 2009-08-19教育部擬調整44個漢字寫法引發爭議
- 2009-08-19漢字“整形”到底有無必要?(圖)
- 2009-08-20漢字“整形”出現“一邊倒”(圖)
- 2009-08-22專家稱漢字調整只針對印刷宋體字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