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時間跨度的角度看,保增長是短期目標,管理通脹預期是中期目標,而調結構是長期目標。
魯政委:這實際上是一個如何及時根據形勢變化、及時調整政策的側重點的問題。去年末和今年上半年,基本上是一切為保增長讓路,因此才有了天量信貸的出現。而隨著短期內經濟二次探底風險基本消除(通脹預期的上升,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經濟形勢的好轉),防通脹在政策菜單上的地位就應相對上升。當前應更加關注國際和國內的物價動態和預期變化,更加關注經濟結構的調整,這實際上也是為經濟的長期、穩定、健康發展奠定基礎。
主持人:澳大利亞、挪威和印度等國已經率先收緊貨幣政策,歐、美、日也在探討刺激政策的退出問題,您覺得中國的貨幣政策在這樣的環境中會作出哪些調整?寬松調控政策何時會收緊?
魯政委:首先,中國其實是全球最早在行動上試圖退出寬松政策央行,未來應繼續從上項目入手加強貨幣信貸調控。早在他們收緊之前,中國央行就已經開始了“微調”。最具標志性的行為是發行了定向央票,明確顯示了收緊信貸的意圖。此后,銀監會也通過強化資本充足率管理,試圖對銀行此前強勁的信貸進行風險提示和約束。未來還應繼續加強貨幣信貸管理的有效性,在這方面,從根本上說是應把握好財政政策上項目的節奏,從減弱財政相對對信貸的拉動作用入手,而不應當在財政不減力的情況下直接收緊貨幣信貸,這樣就會使得中小企業、民間投資無法得到信貸的支持,從而將財政政策對民間投資的“擠出效應”放大。
其次,中國應該認真研究自己的退出策略,并密切跟蹤國際主要經濟體的經濟形勢和貨幣政策態勢。
中國當前應該認真研究危機之后,如何避免經濟恢復過程中的股票和房地產泡沫積累,如何在經濟回穩之后快速回收流動性,同時卻有效避免資產泡沫的破滅、爛尾工程的出現和銀行壞賬的大量積累等問題,美元即將觸底反彈后的國際資本流動及其對我國金融市場的沖擊等問題。
第三,中國年內還不應立即跟進加息,但明年加息不應受制于美聯儲。澳大利亞的加息是因為其主要出口市場亞洲新興經濟體的強勁增長。我國一樣對外需依賴程度很高,但我們的主要出口市場歐洲、美國目前經濟還未恢復到正常水平,國內經濟仍在很大程度上依賴財政刺激,因此,年內還不具備加息條件。但應該立即開始收緊流動性,避免信貸的繼續大幅增長,給明年的宏觀調控留下難題;在明年,則應在確認美國經濟沒有繼續下跌后就立即加息,不用等待美聯儲加息后我們才行動,避免寬松政策執行時間過程造成資產泡沫的大量積累,一旦進入持續加息進程后出現破裂,危及整個經濟。
第四,擴大匯率波幅。作為獲得獨立貨幣政策的前提是人民幣兌美元波動幅度的擴大。未來可以考慮在兌美元波幅更大的情況下,保持人民幣有效匯率的相對穩定,以此支持出口的繼續復蘇,同時向市場主體提示未來的匯率風險,避免廉價美元泛濫情況下的貨幣錯配風險累積。
- 2009-11-0210月信貸或為3000億左右 銀行靜待宏觀政策
- 2009-07-24胡錦濤主持中央政治局會議 宏觀政策取向不能改變
- 2009-07-23政治局將召開17屆四中全會 要求穩定宏觀政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