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文史縱覽 > 正文
董志凱:中國老一代革命家工業化戰略研究
www.shockplant.com?2009-11-27 16:34? ?來源:人民網    我來說兩句

1948年9月,劉少奇在《論新民主主義經濟與合作社》一文中分析新中國面臨的不利條件時,第一條就是“中國的大工業還很少,特別是重工業基礎還很弱”。第二條就是“在社會上,存在著極為廣大的小生產。” 他指出:“中國還是一個小生產占極大優勢的國家,還是一個農業國”, 中國“是一個產業落后、發展又不平衡的大國。” 在1950年的《國家的工業化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手稿中,劉少奇把人民生活貧困的部分原因歸結為中國工業化水平的落后。他說其中一個原因是“中國近代化的機器工業、運輸業和農業還很少,在國民經濟中,百分之九十左右還是手工業和個體農業,在運輸業中,也絕大部分是人畜力和木船運輸。” 又說:“直到現在,中國勞動人民的生活水平和世界許多先進國家比較起來,還是很低的。他們還很窮困,他們迫切地需要提高生活水平,過富裕的和有文化的生活。 1956年9月,劉少奇在八大政治報告中又一次強調:“在舊中國,生產資料工業的產值在全部工業產值中所占的比重很低,在一九四九年,只占百分之二十六點六。這是中國生產力落后的標志。”

(二)重工業優先發展和趕超戰略

面對落后挨打的國情,中共早期的活動家和后來的領袖們,無一例外地接受和發展了近代志士仁人趕超世界發達國家的理想。早期共產黨人蔡和森的話代表了這一思想:中國無產階級奪取政權、建立公有制后,“必不難在短期間發展成為新興的工業國”。 這一趕超思想的具體實施體現在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中。

中國要優先發展重工業不是共產黨人的發明。早在清末洋務運動中,就有優先發展“機船礦路”的方針;但是失敗了。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從孫中山的《實業計劃》到資源委員會的《重工業建設計劃》,皆體現了重工業優先發展思想。新中國成立前夕,重工業優先戰略的最早體現在《共同綱領》中。1949年制定的《共同綱領》第三十五條規定:關于工業,“應以有計劃有步驟地恢復和發展重工業為重點,例如礦業、鋼鐵業、動力工業、機器制造業、電器工業和主要化學工業等,以創立國家工業化的基礎。同時,應恢復和增加紡織業及其他有利于國計民生的輕工業的生產,以供應人民日常消費的需要。”

新中國建立后,面對經濟封鎖和朝鮮戰爭,毛澤東對重工業的建設更加看重。1952年12月,毛澤東在《中共中央關于編制一九五三年計劃及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中指出:“工業化的速度首先決定于重工業的發展,因此我們必須以發展重工業為大規模建設的重點”:“首先保證重工業和國防工業的基本建設。特別是確保那些對國家起決定作用的,能迅速增強國家工業基礎與國防力量的主要工程的完成。”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中日韩亚洲国产综合 | 日韩AV熟女一区二区三区 | 日本深夜福利在线观看不卡高清 | 日本中文字幕亚洲乱码视频 | 亚洲国产欧美另类综合 | 午夜亚洲在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