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模式并不輕松
記者:在對中國模式做出客觀描繪,并充分肯定其優勢的前提下,我們也應清醒地看到這一模式面臨的挑戰。您認為中國模式面臨哪些挑戰?
汪玉凱:中國模式面臨的挑戰,歸納起來,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
從經濟模式來看,中國面臨的最大問題是,如何從政府主導的經濟增長,轉向由市場主導的經濟增長。也就是說,在發揮政府對經濟宏觀調控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發揮市場本身的作用。這個問題在我們的實踐中并沒有真正解決。與此相聯系,在涉及到國計民生的一些重點領域保持國有經濟的主導地位的同時,如何更好地發揮民營經濟的作用,防止壟斷,如何有效地解決國有經濟管理這個世界性難題。另外,未來中國經濟的發展能否真正轉向以內需為主導,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所有這些都是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解決的全局性問題。
從政治模式來看,面臨的挑戰應該更為突出。
一是在處理執政黨與國家之間的關系方面,如何防止黨國家體制的傾向。就現代國家治理來說,不管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絕大多數都走向了政黨政治的道路。政黨在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作用是不容置疑的。問題是,政黨的作用以什么樣的形式出現,更加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社會發展有利,這大概不會有一個固定的模式。就中國的現實來看,執政黨主導的國家治理模式,無疑有其獨特的優勢,但執政黨如何更好地體現人民的意志、擺正執政黨與人民作為權力主體的關系,進而處理好執政黨與國家之間的關系,無疑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否則,一旦出現了強化黨國家體制的傾向,就會對中國的政黨政治的發展產生負面影響。
二是在多元文化趨勢下,如何防止國家治理中的過度意識形態化傾向。實際上,任何一個社會,在觀念形態領域都不可能是單一的,多元化是現代社會發展的必然。從以往中國政治模式的實踐看,在這方面有過很深刻的教訓,如文化大革命中的“政治中心、經濟中心以及意識形態中心”三者高度重合為一,就給我們這個國家帶來了嚴重后果。即使在結束文革之后,改革開放以來在重構中國的文化價值方面,我們雖然有過很多探索,但現在看來,也并不很成功。一方面,我們確實面臨文化價值的重構問題,另一方面,我們又存在著公共治理過于意識形態化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這是我們這樣的政治模式在現階段遇到的最大問題之一,如何淡化過度意識形態化的傾向,重構文化價值,是我們必須面對的難題。
- 2008-12-05“三位一體”求實求效——福州創新農村工作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