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足做活文化大文章。文化滲透于城市經濟活動的各個領域,是城市凝聚力之所在。城市群建設不僅是基礎設施、產業等硬件的建設,更是文化軟實力的打造和展示。良好的文化品牌可以彰顯城市群的風骨和氣魄。應把黃河文化作為建設沿黃城市帶的軸心和靈魂,融入規劃、設計和建設中,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塑造城市形象,展示城市品牌,推動經濟發展。深入挖掘黃河歷史文化、民風民俗以及不同時期名人名家詠頌黃河的詩作、辭賦、典故、文獻等,通過建設黃河樓、黃河書院、黃河祭壇、黃河博物館等,提升城市品位,彰顯黃河金岸魅力,促進文化旅游產業快速發展,增強區域文化軟實力。
堅持改革創新,在優化環境中增強發展后勁
伴隨著新一輪西部大開發號角的吹響,西部地區正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我們要在解放思想中搶抓機遇、在改革創新中贏得機遇、在優化環境中創造機遇,善于破除區域區劃、體制機制、定勢常規等方面的束縛,把外部支持轉化為內部發展動力,增強寧夏乃至西部地區的發展后勁。
打破區劃限制,凝聚建設合力。融則興,合則旺。建設沿黃城市帶、打造黃河金岸是一項長期而龐大的系統工程,涉及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城鄉建設、生態環境等經濟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應牢固樹立整體發展的大局觀念,建立多層次、多領域的區域協調機制,變單打獨斗為協同作戰,推進全方位協作和聯動,拓展多領域的合作和共贏,形成1+1>2的聚合效應,形成各城市齊頭并進、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良好態勢,促進人流、物流、資金流更加暢通流動。
打破體制障礙,催生發展活力。打破城市間的市場分割和地方保護壁壘,是發展壯大黃河金岸的基礎和關鍵所在。應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大膽改革阻礙城市帶一體化發展的體制機制,消除政策壁壘,取消對人才、資本、資源跨地區流動和市場準入的限制,構建合作發展、協調增長的內生機制;制定出臺符合實際的沿黃城市帶基礎設施、產業布局、土地供應、公共服務、市場體系、社會發展等方面的優惠政策措施,以更具活力的機制、更加優惠的政策促進沿黃城市帶快速發展。
打破定勢常規,提高工作執行力。謀劃和建設沿黃城市帶、打造黃河金岸,體現行政執行力,體現干部的工作作風,需要超常規規劃、超常規部署、超常規推進。應建立完善沿黃城市帶(群)聯席會議制度,保證人力、物力、財力的充足投入;建立嚴格的考核激勵和監督檢查制度,并將其作為政府效能考核的重要內容,納入領導干部問責的具體范圍,一級考核一級,層層抓落實,齊心協力、全力以赴,力爭在3—5年內,使黃河金岸建設實現新的更大突破,為寧夏乃至西部地區的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為寧夏回族自治區主席)
- 2009-11-26農業為西部經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 2009-11-24國土部鼓勵社會資金參與西部地區土地整治
- 2009-11-21西部大開發10年中國民族地區生產總值增長近兩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