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取得重要成效
2008年第四季度以來,世界經濟遭遇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最為嚴重的危機。國際金融危機持續蔓延擴散,世界經濟嚴重衰退,我國外部經濟環境急劇惡化。受國際金融危機沖擊,我國經濟增長速度明顯減慢,對外貿易驟然下降,企業生產經營困難重重,失業人員大量增加,社會信心受到嚴重影響。面對如此嚴峻復雜的局勢,黨中央、國務院見事早、行動快,決策果斷、應對從容,堅持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作為經濟工作的首要任務,及時制定和執行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把擴大內需作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基本立足點,全面實施并不斷豐富完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的一攬子計劃和政策措施,統籌做好保增長、保穩定、保民生各方面工作。經過努力,我們有效遏制了經濟增長速度下滑態勢,在世界主要經濟體中率先實現經濟總體回升向好。當前,我國宏觀經濟正逐步回到平穩較快增長的軌道上來。
我國之所以能在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這場重大考驗中取得顯著成果,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即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在財政政策方面,2008年第四季度提出4萬億刺激經濟的一攬子計劃,2009年在財政預算中適度擴大財政赤字和國債發行規模,綜合運用多種手段,擴大政府投資,適當減輕稅負,優化支出結構,政府投資重點投向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發展、自主創新、結構調整、生態建設,直接增加了即期需求,帶動了民間投資,緩解了部分行業和企業的生產經營困難,較好地發揮了財政政策擴大內需、增加居民收入、穩定經濟形勢的基石作用。在貨幣政策方面,較好地發揮了貨幣政策的靈活性和及時性,先是適度降低利率,繼而采取擴大信貸投放規模、增加貨幣供給等貨幣政策措施,配合積極的財政政策,保障應對國際金融危機沖擊一攬子計劃的及時落實,幫助困難企業緩解和擺脫困境,促進經濟增長,增加就業機會,有效拉動了內需,保持了社會穩定。正確的宏觀經濟政策取向、及時有力的政策措施,在促使我國迅速走出國際金融危機陰影、止住經濟下滑態勢方面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 2009-10-15北京樓市出現住商倒掛 研究稱缺乏宏觀經濟支撐
- 2009-09-23任志強:中國宏觀經濟如不下滑 樓市也不會現拐點
- 2009-08-22下半年中國宏觀經濟走勢會更加樂觀股市樓市向好
- 2009-07-29宏觀經濟走勢有望化“U”為“V”
- 2009-06-14央行調查顯示:宏觀經濟熱度指數5個季度來首次回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