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前沿資訊 > 正文
年終回顧:2009年中國政治學研究
www.shockplant.com?2009-12-28 07:57? 李月軍?來源:中國社會科學報    我來說兩句

現代政黨是現代政治和國家中的政黨,國家權力的不同價值指向,不可避免地與其中的政黨相互影響。對此,段志超重點論述了國家權力的社會性和階級性對政黨政治的影響。在政黨政治條件下,政黨事實上成為國家權力體系的重要結構性要素,由政黨性質使然,其對國家權力的行使趨向階級性,但同時又必須將階級利益與社會利益作適當的調和,以維護和鞏固國家權力的必要權威基礎,從而也使政黨的執政地位得以延續。段志超還專文闡述了政黨政治危機與政黨危機的關系,認為前者源于后者,前者是由政黨在產生和發展中的特殊規定性導致,并與特定社會互動而最終形成和顯現出來。而政黨危機的原因是:政黨理念缺乏感召力和吸引力;政黨組織方式和運作方式與民主政治精神相違,難以得到大眾支持;政黨的結構—功能不能適應現實的需要;政黨缺乏必要的組織生存條件和運作資源;政黨腐敗而導致政治生命力耗竭。

對中國政黨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黨內民主和黨政制度方面。徐勇等通過對比中國共產黨與蘇聯共產黨,論證了發展黨內民主是保持黨長期執政地位的重要保證。金安平則試圖從研究“黨內民主”與“黨的民主”入手,指出黨內民主示范會帶動人民民主,并對帶動機制進行了思考。林尚立從政黨、政黨制度與現代國家關系的角度,對中國政黨制度的理論進行了反思,其基本結論是:中國的政黨制度是在中國革命與建設中形成和發展的,有深厚的社會基礎,而且也適宜于中國的國家建設和發展,對中國現代化發展來說,是一項適宜的制度;中國政黨制度內含一體多元結構,以中國共產黨為核心,既包含有多黨合作所形成的多元結構,也包含有多黨派、界別協商所形成的多元結構,它不僅適宜于中國的社會形態的內在結構及其現代化轉化,而且適宜于中國的國家建設和民主成長,因而,其進步與發展能夠為中國的國家建設和民主成長提供新的資源與新的空間。

總體而言,2009年國內政黨研究取得了相當成果,但對政黨研究深度有待提升,特別是對中國政黨政治發展與黨內民主的動力、可能及其限度沒有作出具有說服力的論證。

中國政治研究

2009年初,陳明明撰文預期問題與主義、政策與理論、制度與價值三組動態交織在一起,將構成新一年中國政治學研究的動力和空間。這一預期在政府體制改革、治理模式、政治模式、條塊關系、人大制度等幾個方面研究體現得較為典型。


責任編輯:趙舒文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大片在线看黄a∨免费 亚洲美女天堂电影 | 日本免费久久精品视频 | 在线免费看永久AV片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观看无 |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AV网址 | 日本久久免费精品国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