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好通脹預期的政策建議
根據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我國2010年的宏觀調控政策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
第一,世界金融經濟危機使許多國家采取過度寬松的宏觀政策,我國也不例外,如4萬億投資的積極財政,9萬億~10萬億的信貸投放等,已經帶來經濟止跌回升的效果,并且收效在各國之前。隨著形勢轉緩,過度寬松政策的退出遲早要提上議事日程,各國已開始考慮。我國率先復蘇,恐怕也要在這方面先走一步,將宏觀調控由過度寬松轉向適度寬松再轉向中性穩健的政策。
第二,目前,我國實際經濟增長率仍略低于潛在增長率,為保持經濟回升向好的勢頭,仍需繼續一段適度寬松的宏觀調控政策。一旦達到潛在增長率水平,就要考慮實現宏觀調控政策由寬松向穩健、中性的轉變。2009年我國實際經濟增長率進入潛在增長率的區間,考慮到物價變動與貨幣信貸變動之間大約有半年多的時滯,在2010年年初開始政策調整,將有助于抑制2010年第四季度物價繼續向比較深度通脹發展的后果。如果政策不調整,則通脹繼續強化發展是不可避免的。
第三,宏觀政策轉向中性和穩定,不但有助于抑制通脹的發展,有助于穩定物價,而且也是有利于我國發展思路由高速增長轉向以中速增長為目標。我國經濟增長即將進入潛在增長率的區間,在此區間將宏觀政策調整到中性,是個機遇期。在國際金融危機前,我國兩位數的高速發展,超過資源環境的承受能力,調整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都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難。只有中速增長才有可能使我們擺脫這些困難,從容進行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保持經濟持續協調較快增長。而片面追求過高速度是不能持續的。不能指望經濟V型走勢向右上方一直上去,走向高速,而要曲折轉平,走向平穩中速。所以“保增長”、“調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次序安排,要把“保增長”放在“調結構”和“轉變發展方式”的后面,這樣才能真正實現保增長。這里講的“增長”是持續協調穩定的增長,而不是忽高忽低的不可持續的高增長。這里講的“中速增長”是宏觀政策所能約束的速度,而不單純是計劃的預期速度(如“保八”),不能由宏觀政策的約束措施所保證的速度。
- 2010-01-11商務部:不必擔心豬價上漲引發通脹
- 2010-01-07美歐隱現通脹魅影 后危機時代巧布局
- 2010-01-07新一股冷空氣9號起影響全國 低溫放大通脹預期
- 2010-01-07暴雪低溫放大通脹預期 食品價格大幅上漲
- 2010-01-05張立群:中國經濟有望溫和增長 通脹無憂
- 2009-12-28不輕言通脹 也不輕言無通脹
- 2009-12-22周小川:貨幣政策第一目標為低通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