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俄羅斯學界多次舉行學術會議,對中國發展歷程、成就及其經驗進行全面而深入的探討,他們認為中國之所以能夠取得令世人矚目的成就,主要原因和經驗有:中國共產黨人“善于把馬克思主義普遍真理與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中國領導人從蘇共垮臺和蘇聯解體中汲取了教訓;中國堅持了循序漸進的改革;中國堅持自力更生并善于吸引外資、借鑒別國經驗。與此同時,俄羅斯學者對影響和制約中國進一步發展的諸多因素進行了分析和探討,現將俄學者提出的影響、制約中國進一步發展的諸多因素提煉如下。
“粗放式經濟發展難以為繼”
俄羅斯學者對新中國成立后第二個三十年發展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以及所遭遇的困難進行了探討,認為粗放式經濟發展模式不利于中國經濟的進一步發展。比如,俄羅斯科學院院士 ..季塔連科教授認為,改革開放之后,中國在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巨大成就的同時,其發展過程中也出現了一系列矛盾、挑戰和困難?!敖鼛资陙?,中國現行的粗放式、追趕型經濟發展模式主要依托兩個因素支撐:第一,普遍地使用特別廉價的勞動力和廉價的或者干脆就是無償的自然資源來最大限度地增加出口。第二,全面地吸引外資以提高出口商品的生產、獲取現代技術和積累外匯儲備。但是,中國積極參與現代化和全球化進程,自然要求使用具有一定技術的因而也就不廉價的勞動力,這就要求額外地增加對人力資本的巨額投資,而這在不久的將來將會降低中國的競爭優勢。相對有限的自然資源,以及生態環境的急劇惡化,使得粗放式經濟發展難以為繼?!?/p>
..格爾布拉斯教授在其2009年發表的《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一文中也指出:“除了所有其他的問題之外,有一個問題,即經濟出口在未來將發揮怎樣的作用?技術人才培訓規模的擴大,對集約發展模式、特別是革新發展模式的形成和擴展的重視,都證明了中國領導人打算今后發展經濟出口,將中國的經濟出口提升到一個新的更高的層次上。問題在于:為了建立社會經濟發展模式,同時從經濟上充實和完善社會和國家現代化的宏偉規劃,應當如何改革經濟發展模式。預定在 2020年之前實現這一規劃。確定在最近幾年建立城鄉一體經濟、建設‘新農村'、在全國范圍內建立統一經營機制的交通和能源的基礎結構、在農村地區建立必要數量的生產、醫療、教育及其他方面的工程項目。如此浩大的工程,需要巨額投資。自然就產生了一個問題:國家是否可以放棄超高積累?為了利用巨大臺灣市場的巨大潛力,中國有理由要求提高居民收入,并且首先是8億農民的收入。能否將超高積累與增加消費成功地結合起來?確保集約型、革新型經濟與粗放型經濟相結合,也比較重要。這個問題的實質,與其說是必須要有相應的資金,倒不如說是集約型經濟并且特別是革新型經濟在勞動力數量方面有比較小的需求。不僅如此,這種類型的經濟同中國臺灣探索、不懈創新、自由討論以及很多其他方面的因素的狀況密切相關,沒有這些,群眾性創造便是不可能的。它要求極大地提高中國人的人均受教育程度,而要迅速地解決這個問題則是不可能的??傊?,中國社會和國家所面臨的問題很多,不解決這些問題已經是不可能的了。這些問題解決得如何,決定了中國的未來將會如何發展以及中國將會對世界文明作出怎樣的貢獻。”
- 2010-08-10自覺肩負起促進民族團結進步的歷史責任
- 2010-08-10首屆“中國—東盟“教育部長”圓桌會議”閉幕
- 2010-08-09謝覺哉談警惕“左”傾危害
- 2010-08-09黃逸宇:"人肉搜索"之我見
- 2010-08-09怎樣理解“公共利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