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絡民主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而產生的新生事物,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越來越多的公民通過互聯網表達自己的意見,參與和影響政府決策
■民眾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意愿,政府通過網絡來了解民情、采集民意,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眾對政府政策的認同感,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政協秉持的兼容并蓄的民主精神,有利于以更平等、更開放、更尊重的心態對待網絡民意,最大限度地將網民的思想動態和利益訴求收集上來,及時反映容易被其它渠道忽視的社會動態
網絡民主是隨著互聯網的迅速普及而產生的新生事物,是中國民主政治發展的一個重要里程碑。越來越多的公民通過互聯網表達自己的意見,參與和影響政府決策;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暴露”在網上,形成利益訴求的新落點;越來越多的觀點匯聚到網上,形成民間輿論的強大集散地。在新的歷史時期,人民政協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作為發揚和實現社會主義民主的重要途徑和組織形式,作為廣泛聯系人民群眾的橋梁和紐帶,如何在網絡民主態勢下探求履行職能的新作為,是一個值得研究的課題。
一、網絡民主的概念和特征
網絡民主,是參與主體借助網絡技術,以直接參與為主要形式,以高度互動為主要特征,以網絡空間為載體,培育、強化和完善民主的過程,是網絡引發的新的民主形式。
網絡民主的特征是自發性、廣泛性和民意性。在網絡世界里,人人可以自由發表言論,這種建立在自發性基礎上的網絡民主,形成了鮮明的民意特質。
二、網絡民主的積極性和局限性
1.網絡民主的積極性
網絡民主激發了群眾的民主參與意識。民主的核心是盡可能多的人參與和影響決策。急劇擴張的網絡,使民眾擁有了話語權,極大地擴大了群眾議政的參與面,激發了群眾議政的積極性,也豐富了政府決策的民意基礎。從“揭黑”精英到布衣參政,來自社會底層最強烈的民主情緒在互聯網得以充分釋放,而且,這種民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還在擴張。
網絡民主強化了群眾民主監督的權利。互聯網則創造了一種直接、快捷的監督渠道,擴大了公民監督的廣度和深度。當一些涉及民眾利益的重大突發事件發生時,網絡監督充分展示了公平正義的力量。面對貧富沖突、勞資矛盾、城市拆遷、道德失范等問題,中國網民總能仗義執言。
網絡民主促進了政府的科學決策。網絡讓民意表達與政府力量“短路相接”,使得以網絡為媒質的“政府-民間”互動模式成為中國政治文明的新元素。民眾通過網絡表達自己的意愿,政府通過網絡來了解民情、采集民意,增強了決策的科學性和民眾對政府政策的認同感,有利于社會和諧穩定。
2.網絡民主的局限性
網絡民主導致了公民政治參與的不均衡性。網民結構存在局限,網絡民主不能等同于社會民主。目前,我國網絡普及率只有22.6%,網民結構也不平衡,城市居民高于農民,青年群體高于中老年群體。網絡民主參與的不均衡性,必然導致民意表達機會的不平等和政治參與的差異性,民意的聚集更多是“網民意”的聚集。
網絡民主夾雜了很多非理性行為。網民身份的虛擬性和隱蔽性使網民有了一個“背后說話”的機會,傳播信息時無需顧及要承擔的責任,從而導致非理性言論的盛行。“哄客”、“惡搞”等行為引起的網民關注和追捧,也對社會倫理道德規范形成巨大的挑戰和沖擊。網絡也為侵犯個人的隱私和權利大開方便之門,網絡安全問題更逐漸成為一個世界性問題。
網絡民主的可靠性和真實性值得懷疑。雖然網絡調查、網上投票、網上評議等形式被許多網站、媒體甚至是政府部門所采用,但由于網絡的極度開放性,信息的可靠性無法得到有效確認。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的網絡信息嚴重干擾了人們的正常判斷。
民主政治的演變和發展,最終的結果是形成各國國民普遍遵守的政治生活準則,它是以國家法律、制度等形式加以限定和約束的規范行為。就此而言,網絡民主是原生的、粗放的、無序的,需要善加引導和運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