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前沿資訊 > 正文
集體談判:博弈論視野下的勞資關系
www.shockplant.com?2010-09-13 16:21? 柯華慶?來源:學習時報    我來說兩句

博弈論視野下的勞資關系

勞資關系是社會關系的一種,而且在現代社會居于核心地位。恩格斯曾經說過:“資本和勞動的關系,是我們現代全部社會體系所以旋轉的軸心。”勞資關系緊張則整個社會關系緊張,勞資關系和諧則意味著整個社會和諧。我們必須從社會關系的本性來看待勞資關系。

社會不只是單個人的加總,而是人與人之間的合作,合作最根本的特征就是會達到1+1=3的效果,也就是說,社會最根本的特征是它能積聚比單個人所獲取的財富之和更多的財富,我們把這新增加的 1叫做合作剩余。如果我們不能從社會交往中得到比自己獨處更多的東西,我們完全可以脫離社會選擇去過魯賓遜式的生活。因此,社會關系的基礎是合作。

但是,合作不是社會關系的全部。人與人之間要想實現合作必須要對多出來的1的分配達成協議。如果兩人不能就此達成協議,造成1+1仍然等于2而達不到 3的后果,是非合作狀態,一種沒有得到有效組織的社會狀態。對于怎么分配多出來的合作剩余1,每人的期望值是不一樣的。按照理性人假設,每個人都想得到完整的1或者多分得一點,但很難如愿以償,因為另一方也想如此,這就導致社會的另一面——合作中的沖突。現實社會中對合作剩余1的分配是一個博弈的過程,由雙方的討價還價能力決定。對此,博弈論為我們提供了有益的啟示。

可能“囚徒困境”模型給人留下的印象太深,人們通常對博弈的理解是利益沖突,但是完全的沖突不構成博弈關系,博弈關系的基礎是合作或者試圖合作。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爾森將博弈論定義為——理性決策者之間沖突與合作的數學模型的研究。博弈論研究的正是社會關系:合作與沖突。研究沖突是為了更好的合作,所以博弈論是最基礎的社會科學。

博弈分析的核心目標就是找到參與者之間穩定的、可預測的互動行為模式,也就是均衡。實際上,自然狀態下人們博弈所得出的均衡狀態大致有四種情況:1.對參與者都不利,例如典型的“囚徒困境”;2.對其中部分參與者有利,但對其他參與者不利,也即是否公平的問題;3.對參與者有利,但對其他人不利;4.對參與者都有利,也對社會有利。

當然,所謂均衡狀態有可能并非是博弈主體所希望的狀態,即使是博弈主體所希望的,也可能是社會或者國家所不希望的狀態。我們應該使得均衡實現哪種狀態呢?這依賴于主體的判斷。博弈論的核心價值在于怎么通過制度設計來克服人們博弈所處的尷尬狀態,以有利于更好的社會合作,達致國家和諧狀態,這就是博弈興邦的理念。博弈論的價值不僅僅在于提供了對于社會各種現象的博弈解釋,更重要的在于其為制度設計提供了科學基礎,也即有效的社會制度應該通過合理分配合作剩余化解沖突從而更好地促進合作。


責任編輯:王秀欽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韩欧美国产另类婷久久 | 一本大道在线一本久道少妇 | 色综合天天综合网在线观看 | 亚洲日本一本在线 | 亚洲有码在线观看 | 亚洲欧美伊人久久综合一区二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