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要“換擋”
“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必將調整,形象化的說法就是中國經濟要“換擋”。但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不是簡單的經濟增長快與慢的問題,核心是“又好又快”。這就要求:必須把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科學控制投資增長速度,適當減少對外貿易順差;有效控制與大眾生活密切相關的農產品價格、食品價格等過快上漲,尤其要遏制房價過快上漲,努力做到百姓住有所居;努力擴大消費,調整需求結構,發揮拉動經濟的“三駕馬車”中消費的更大作用,經濟增長由主要靠投資和出口拉動,向消費、投資、出口協調拉動轉變,最大限度發揮消費對促進經濟可持續協調發展的作用;更要努力發展低碳經濟,降低能耗,減少污染排放,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業的發展,制訂和完善節能減耗的技術標準,健全考核指標和考核體系,并千方百計增加碳匯;還要強化自主創新,并借助現代服務業尋求統籌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新途徑。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定要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意味著發展理念和發展重點的轉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目的是讓人民群眾共享發展成果,實現民富,改善民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一定要針對社會發展和民生領域的突出問題,加強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為構建和諧社會創造有利條件。這就需要我們克服重經濟建設、輕社會建設,重GDP量的積累、輕人民群眾生活質量和水平提高的傳統觀念,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首位,更加注重解決好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做到GDP增長與人民群眾的收入和幸福感同步增長,讓人民群眾從發展中得到更多實惠。“十二五”面臨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繼續擴大就業,降低失業率,持續提高城鄉居民收人,特別是農民、農民工和城市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從各個方面減輕城鄉居民的社會負擔,為擴大居民消費創造條件。
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一場攻堅戰和持久戰,其重要的關聯詞就是調整經濟結構。但是調整經濟結構絕對不是僅僅針對產業結構,國家還將在“十二五”期間對需求結構、區域結構、城鄉結構、國民收入分配結構和外貿發展結構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整。這就必須在行政管理、財稅體制、資源要素、收入分配、壟斷行業和金融體制等方面堅定不移深化改革。(作者系廣東商業經濟學會會長、廣東商學院教授)
- 2010-10-18胡喬木反思中國二十年“左”傾錯誤
- 2010-10-18以思想方法創新促實踐創新
- 2010-10-18民主和集中的主從關系是怎樣形成的
- 2010-10-18重在探究“權為民所賦”的實踐路徑
- 2010-10-18建設學習型黨組織重在解決問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