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他山之石 > 正文
陜西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戰略選擇
www.shockplant.com?2010-10-27 18:10? 曹云?來源:陜西日報    我來說兩句

二、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為有力支撐

科技進步和創新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支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贏得發展先機和主動權,最根本要依靠科技水平,最關鍵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笆濉奔磳⑵鸩?,抓住機遇、迎接挑戰,陜西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緊緊依靠科技進步和創新驅動,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作為西部科教大省,陜西大專院校、科研機構密集,綜合科教實力位居全國前列,聚集著巨大的發展勢能。要進一步實現科技潛力的釋放,促進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必須發揮科教優勢,深化科技體制改革,促進科技資源優化配置和高效利用,提高自主創新能力。要抓住《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中建設統籌科技資源示范基地的重要契機,統籌科技資源,發揮科技優勢,加快實施科技創新工程,通過項目帶動、平臺建設,集成各類創新要素,推動以應用為導向的科學研究,最大限度地實現科技成果就地轉化和產業化,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加快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快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充分發揮教育大省的優勢,不斷提高勞動者素質,優先發展本區域緊缺專業人才,加快勞動力和人才市場建設,將教育優勢積極轉化為人力資源、人才資源優勢。

三、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

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五中全會突出強調的一個重點,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根本目的,是堅持以人為本、實現發展成果共享的必然要求,也是擴大國內需求,促進經濟結構優化,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要按照更加注重發展社會事業、更加注重改善民生的要求,加快民生工程建設,擴大公共服務,完善社會管理,在社會和諧穩定中轉變發展方式。就陜西而言,應大力發展社會事業,進一步推進實施 “民生八大工程”,逐步完善符合省情、比較完整、覆蓋城鄉、可持續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增加用于民生的預算支出,通過實施教育、就業和再就業、公共衛生、社會保障、住房保障、農村基礎設施、公益性文化體育設施、城鄉社區服務體系建設,達到擴大公共服務,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目標。

四、以生態保護和培育環保產業為重要著力點

全會提出,要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提高生態文明水平,積極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加強資源節約和管理,加大環境保護力度,加強生態保護和防災減災體系建設,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對陜西來講,必須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保護秦嶺生態系統,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大力發展環保產業這一新興產業,把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作為新的發展理念,圍繞大型環保節能裝備、資源綜合利用、新型潔凈產品三大領域,構建環保裝備制造、環境服務業兩大產業鏈,加快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繼續加大節能減排力度,把發展循環經濟作為節能減排的治本之策和轉變發展方式的重要途徑,積極實施陜南循環經濟產業發展規劃,支持省內循環工業園和資源型城市可持續發展試點工作。大力推進工業廢物回收利用和秸稈綜合利用,最大限度地提高資源綜合利用和循環利用水平。

五、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

全會指出,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大力推進經濟體制改革,積極穩妥推進政治體制改革,加快推進文化體制、社會體制改革,使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經濟基礎發展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陜西應在認真貫徹中央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政策措施和改革舉措的基礎上,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加快國有經營性文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加快土地管理制度和集體林權制度改革。健全有利于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財稅、金融、土地等體制,增強市場主體的動力和活力。繼續轉變政府職能,發揮市場的基礎性作用,改善投資、創業、發展的體制環境。深化資源性產品價格、環保收費改革和資源稅改革,建立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制度和生態環境補償機制,進行排污權交易試點以及對碳交易進行探索等。(作者單位:陜西省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

責任編輯:王秀欽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国产日韩欧美第三区 | 午夜国产人成视频 | 亚洲日韩最大AV网站 | 亚洲人成网站免费播放 | 中文字幕中字在线视频 | 亚洲精品电影05在线观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