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高層聲音 > 正文
李克強:深刻理解《建議》主題主線
www.shockplant.com?2010-11-23 16:55? ?來源:求是理論網    我來說兩句

(二)國內環境的新特征

“十一五”時期,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又上了一個新臺階,我們已經站在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但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依然突出,發展的環境和條件繼續發生新變化。

一是經濟社會結構變化呈現新特點。2009年,我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3700美元,2010年有望超過4000美元,“十二五”期間將向更高水平邁進。國際經驗表明,人均國內生產總值從3000美元向10000美元提升的階段,既是中等收入國家向中等發達國家邁進的重要階段,又是矛盾增多、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對我國而言,在這個階段,隨著人均收入水平繼續提高,消費結構將持續升級,投資結構、產業結構也將隨之調整變化,帶動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國際化深入發展,為持續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同時,在快速增長變動中,經濟結構升級的約束增多,社會結構平衡的難度加大,經濟和社會轉型的進程中存在不少需要解決的矛盾和問題,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亟待加強和改善社會建設。

二是傳統增長模式面臨新挑戰。現在,我國經濟規模已位居全球前列,但人均國民收入仍排在世界百位左右。在我們這樣一個有著十幾億人口的大國推進現代化,在人類歷史上還沒有先例。在經濟持續發展中瓶頸制約也明顯加大,傳統的增長模式難以為繼。主要表現在:能源資源和生態環境約束強化,節能減排任務艱巨。國際收支不平衡,外貿增長方式粗放。投資和消費關系失衡,消費率偏低。城鄉和區域發展不協調,收入分配差距較大。產業結構不合理,科技創新能力不強,許多核心與關鍵技術受制于人。農業基礎仍然薄弱,受土地、水、自然災害等多重制約,主要農產品穩產增產難度較大,加上市場流動性較多、國際市場價格波動等因素的影響,保持國內價格穩定、管理通脹預期的壓力加大。就業總量壓力和結構性矛盾并存,社會矛盾明顯增多。經濟增長的內生動力不足,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較多。

三是人民群眾對提高生活水平和質量有了新期待。群眾的溫飽問題基本解決后,對提高生活水平和改善生活質量的愿望明顯增強。近些年來,盡管我國社會事業有了很大進步,但總體上依然滯后于經濟發展,仍是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塊“短板”。在就業、教育、住房、醫療衛生、環境保護、社會保障等關系群眾切身利益的領域,還存在不少難點和焦點問題,基本公共服務的可及性、公平性仍然不夠。社會主體的多元性、獨立性、選擇性增強,而社會建設還不到位,經驗缺乏,人才也不足。這些都與人民群眾對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有較大差距。

責任編輯:王秀欽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五月天激情中文网 | 色老头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亚洲人成伊人成综合网中文 | 伊人久久综在合线视频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 | 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久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