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圍繞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和實現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目標,采取系統性、配套性強的對策措施,積極推進,務求實效。這是“十二五”時期發展必須解決好的重大課題。
強化全局意識。要從國家全局、大局和可持續發展考慮,高度重視貫徹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問題,正確處理充分發揮廣西比較優勢與統籌兼顧國家整體利益的關系,把工作視角由關注廣西發展轉移到既關注廣西又關注全國發展的大局上來;把發展思路由謀求小區域協調發展轉換到謀求小區域與大區域協調發展上來。提高謀求協調發展的自覺性和在大局下行動的主動性,不折不扣地把國家戰略中的各項政策措施和各項重點任務落實好、完成好,進一步明確廣西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的地位和作用。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實施統籌區域協調發展措施,逐步形成區域戰略定位清晰、特色優勢產業發展加速、經濟社會發展同步、基本公共服務均等、人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差距縮小的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目標。
明確區域協調發展的著力點。在實施區域協調發展總體戰略中,東中西等各區域發展重點和努力方向各有不同,西部地區的要求是在發揮資源優勢和發展特色產業上取得成效。廣西要善于搶抓機遇,全面加快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進一步做大做強做優千億元產業,進一步推進服務業大發展,進一步促進中小企業發展,力爭在建立具有廣西特色的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現代農業等現代產業體系上實現新突破、新進展。推進“兩區一帶”重點區域和重點地帶率先發展,北部灣經濟區著力打造沿?,F代重化產業基地,西江經濟帶著力打造新興加工制造業基地、現代農業示范基地,資源富集區著力打造新型的有色和電力工業基地。以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為龍頭,實現區域聯動和快速發展,走出一條區域經濟協調發展的新路子。
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主體功能區戰略和區域發展總體戰略都是國家在“十二五”期間實施的重大戰略,兩個戰略相輔相成、同步推進。實施主體功能區戰略,在空間上增強約束而不是在發展上增強約束,是科學發展觀在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中貫徹落實的重要體現。根據各區域的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現有開發強度和發展潛力,按照重點開發、限制開發和禁止開發的要求,明確不同區域的功能定位,制定科學合理的區劃方案。對資源環境承載能力相對較強、集聚人口和經濟條件較好的北部灣經濟區和部分城市化地區要重點開發;對構成影響全局生態安全的重點生態功能區要限制開發;對依法設立的自然文化資源保護區和其他需要特殊保護的區域要禁止開發。執行差別化的政策和評價考核,引導各地調整發展理念、方向和模式,增強區域開發和推進發展過程中的協調性、平衡性。
健全和完善機制。著力創新,健全和完善區域合作協調互動機制,是推進區域合作協調的重要保障。健全市場機制,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打破地區市場分割,促進區際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健全合作機制,深化區域合作和產業協作,引導產業有序轉移,形成協作配套、實現共贏的產業布局;健全互助機制,加強與東部地區對接工作,使地區互助、對口支援等中央支持性政策的作用得以最大限度發揮;健全扶持機制,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大政策支持和體制傾斜力度,加快民族地區、革命老區、邊疆地區、貧困地區發展,推進資源稅改革和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改革;健全統籌城鄉發展機制,提高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
采取有力政策措施。認真和全面落實中央“十二五”規劃建議提出的區域發展政策措施,是實施區域發展總體戰略,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基本保證。要研究制定中央宏觀政策的配套措施和實施細則,加強協調、銜接和配合工作。在區域戰略方面,保證廣西“兩區一帶”區域發展戰略與中央區域發展總體戰略相銜接;在功能區建設方面,保證廣西形成主體功能區劃與全國主體功能區戰略相統一;在產業發展方面,保證廣西特色優勢產業發展與國家對西部地區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的要求相一致。完善財政、投資、土地、人口、環境、考核等方面的政策措施,提高區域政策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為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提供政策支持。(作者系廣西社會科學院壯學所副所長 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