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江:事業單位改革非改不可
全國事業單位改革拿出時間表 強化公益屬性
中國事業單位改革全面開閘 真正的考驗到來了!
專家建議,事業單位作為提供公共服務的主體性機構,對它的改革要按照現代社會運行規律、通過社會管理體制創新來實現??梢越梃b發達國家較成熟的經驗,只要是公共機構人員,都應納入公務員序列,同時將公務員按照行政、技術、管理等不同職能進行分類。
“到2015年,中國將在清理規范的基礎上完成事業單位分類;到2020年,中國將形成新的事業單位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薄涍^長期的醞釀、準備和調整,我國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的時間表終于出爐。
有權威消息稱,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整體部署已最終確定。分類改革將按社會功能使現有事業單位各歸其位,“行政的歸行政,市場的歸市場”,公益類“留守”,承擔起提供基本公共服務的主要責任。
強化“公益屬性”是改革的主導理念
事業單位是提供教育、科學、文化、衛生、農業等各項社會公益服務的主要載體,此次分類改革中突出的主導理念是繼續強化事業單位的公益屬性。
國家行政學院公共行政教研室主任竹立家教授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說:“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社會管理體制創新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公共服務創新?!?/p>
我國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管理一直沿用黨政機關的管理模式,分類改革的滯后造成了事業單位功能定位不清晰、人員結構不合理、部分事業單位職能萎縮異化等弊病。
竹立家表示,以往由于管制和負責的對象不夠明確,有些事業單位變成了只顧自我實現、自我發展的單位,更有甚者成了利用公共資源、打著公益旗號為本單位或少數人謀利的機構,這種現象偏離了公共服務這個基本價值取向,需要通過分類改革加以解決。
“事業單位改革的實質性推進,與‘十二五’時期切實解決與百姓利益直接相關的醫療、衛生、教育等民生難題以及‘民富’戰略相吻合、相呼應?!敝袊姓w制改革研究會秘書長、國家行政學院教授汪玉凱對本報記者指出了“公益屬性”的具體意義。
受訪專家普遍認為,事業單位的分類可以看作是按照公益屬性的純粹程度來劃分的,不能把學校分成三六九等,不能允許公立醫院出現亂收費現象,所謂的“擇校費”、“紅包”等現象應被叫停,公益類事業單位將向社會提供均等的公共服務。職業教育等機構被允許通過市場配置部分資源,劃為準公益類事業單位。由于國家給予的資金支持還遠遠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就很容易被推向市場,難以保證其不擅自進行盈利性生產經營活動。因此政府本身還應當轉變觀念,打破等級差別,在支持力度上要適當給予傾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