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示三: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能夠駕馭復雜局面
抗震救災斗爭與災后恢復重建的重大勝利,展現了我們黨快速、高效的決策和指揮能力。地震發生后,胡錦濤總書記連續主持召開中央政治局會議,在第一時間把抗震救災確定為全黨全國最重要最緊迫的任務,周密部署、科學調度,迅速組織各方救援力量趕赴災區,緊急調集大批救災物資運往災區。震后13分鐘,全軍啟動應急機制,十幾萬救援部隊向災區挺進;震后不到兩小時,溫家寶總理飛赴災區,抗震救災總指揮部迅速成立;震后第七天,有關部門就著手災后恢復重建規劃工作;震后10天內,四川省應急安置了1000余萬受災群眾,沒有發生饑荒,沒有出現流民,沒有暴發疫情,沒有引起社會動蕩。這一切充分說明,我們黨能夠駕馭和應對巨大的自然災害和風險考驗。
抗震救災斗爭與災后恢復重建的重大勝利,展現了我們黨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和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的執政理念與能力。救災首先救民,重建首先為民,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為首要目標,優先建設住房、學校、醫院等公共服務設施,統籌解決災區群眾的就業問題,體現了以人為本的執政理念;從整個抗震救災斗爭和災后恢復重建工作來看,搶救群眾生命、安置災區群眾、嚴防災后疫情、排查監控水患、搶修基礎設施、做好恢復重建等都是在科學有序的狀態下開展的,體現了科學執政的理念;災后重建中充分尊重民情民意,保障災區群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監督權,使其直接參與重建過程,體現了民主執政的理念;災后20多天,國務院就通過《汶川地震災后恢復重建條例(草案)》,使災后恢復重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體現了依法執政的理念。
啟示四:基層黨組織是堅強戰斗堡壘,廣大黨員是先鋒隊員,能夠盡責為民、不辱使命
抗震救災斗爭與災后恢復重建是展示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的大舞臺。面對特大地震災難,廣大基層黨組織緊急動員、迅速行動,自覺擔當抗震救災重任,積極組建各類“黨員突擊隊”、“黨員搶險隊”,充分發揮了戰斗堡壘作用,最大限度地減少了人員傷亡。據統計,在抗震救災中,僅四川省就組建各類黨員搶險隊、黨員突擊隊1.82萬個,參與黨員達118.3萬人,在救災一線和受災群眾安置點組建臨時黨組織720多個。在災后恢復重建中,廣大基層黨組織團結帶領群眾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恢復生產、重建家園,促進了經濟社會科學發展,贏得了人民群眾高度贊譽。
抗震救災斗爭與災后恢復重建是考驗黨員干部黨性、作風和能力的試金石。在發生特大地震的緊急關頭,面對小家與大家、個人利益與群眾利益的矛盾特別是生與死的考驗,最能體現一名共產黨員的黨性修養和精神境界。面對災后恢復重建的艱巨繁重任務,是靠前指揮、無私奉獻,還是畏難不前、逃避責任,最能體現一名黨員干部的作風和能力??拐鹁葹亩窢幣c災后恢復重建中無數可歌可泣的事實證明,廣大黨員干部無愧于先鋒隊員的榮譽稱號:他們舍生忘死、勇往直前,身先士卒、恪盡職守,充分發揮了先鋒模范作用,用實際行動書寫了對黨對人民的忠誠,展現了新時期共產黨人的光輝形象。(執筆:何慶 肖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