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黑龍江墾區而言,推進創業帶動就業是解決包地人多、種地人少矛盾的需要,是解決有人無事干、有事無人干矛盾的需要,也是解決更好更快發展矛盾的需要,對黑龍江墾區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現實作用。
多年來,墾區在推進創業、就業方面,取得顯著成績,但按照“讓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讓社會更加公正、更加和諧”國家發展理念的要求,與“實現跨越、超越、卓越”打造百年墾區的戰略定位相比,仍然存在差距。一是思想認識不到位。一些干部沒有把推進創業帶動就業納入本職范圍,認為是職工群眾自己的事,與己無關。多數職工群眾只認準承包耕地,包上地的,認為日子挺滋潤,不愿擔風險;包不上地的,認為不合理,想上訪卻不想創業。二是政策環境不有利。缺乏必要的政策引導、政策吸引、政策激勵。創業需要的信息不暢、融資困難、服務不優,法律服務、管理咨詢、注冊代理等社會化服務資源稀缺,創業環境亟待改善。三是創業能力不強。普遍缺乏敢為人先、勇于創業、不懼挫折的創業精神,缺乏項目具體操作、具體管理的創業技能。致使人們不想創業、不敢創業、不會創業。此外,運行效果不理想。絕大多數創業項目屬于傳統項目,規模小,層次低,效益差,風險大,示范作用不明顯。解決上述問題,實現新的突破,除了要營造尊重創業、崇尚創業、支持創業、競相創業的環境和氛圍,要扎實落實創業帶動就業的優惠政策,還要積極探索創業帶動就業的有效辦法。
一、在項目選擇上,要把握“六個結合”
即:與總局、分局、農場的發展戰略相結合,著力發展與主導產業體系相關聯的創業項目;與國家的政策支持重點相結合,著力發展與改善民生、拉動內需相關聯的創業項目;與加快農墾城鎮建設相結合,著力發展與完善城鎮功能、提高城鎮檔次相關聯的創業項目;與建設現代化大農業建設相結合,著力發展與觀光農業、現代農業相關聯的創業項目;與打造影子墾區相結合,著力發展與延伸經營、拓展經營相關聯的創業項目;與扶貧、助殘等活動相結合,著力發展與促進弱勢群體就業相關聯的項目。重點是:在一產業,實施蔬菜、漿果、特種養殖、食用菌等轉方式提效益的創業;在二產業,實施農、林、畜產品加工等強龍頭帶產業的創業;在三產業,實施商服、農服、旅游、物業、信息等辟新路育新財的創業。
二、在推進措施上,要發揮“五個作用”
即:充分發揮黨員干部、職工代表、勞動模范帶頭創業、帶領群眾創業的雙帶作用;充分發揮內育、外引能人的引領作用;充分發揮現有創業實體提升的帶動作用;充分發揮投資及各種政策的引導作用;充分發揮有組織外出打工、有序借助場縣共建平臺的借勢作用。
三、在創業形式上,要注意“四個優先”
即充分利用各種創業組織方式的優越性、國家有關優惠政策及現實條件,來謀劃創業路徑、確定創業形式。個體工商戶各種收費較低,個人創業項目優先選擇個體工商戶方式;專業合作社享受稅收、金融等多項政策優惠,集體創業項目優先選擇專業合作社方式;集群可以相對節約成本、擴大競爭力,關聯創業項目優先選擇集群發展方式。目前人地矛盾突出,近期項目優先選擇非耕地創業方式。
四、在推進機制上,要加強“三個體系”
即:加強創業培訓體系建設。由工會牽頭,組織工信、畜牧、農業等有關部門,利用職工業校、示范園區等載體,將有創業愿望和培訓需求的人員全部納入創業培訓范圍,有針對性地組織開展理論、實踐的培訓。通過系列措施,讓力工變技工,閑人變商人,居民變股民。加強創業服務體系建設。由勞動部門牽頭,組織工商、商貿、司法等有關部門和中介組織,根據創業者的需求,完善服務內容,組織開展信息發布、項目推介、方案設計、風險評估、申辦幫助、開業指導、融資服務、跟蹤扶持等“一條龍”的創業服務。加強創業領導體系建設。由辦公室牽頭,細化三級機關各部門的創業服務、創業指導責任,通過督辦、協調、考核等措施,使各有關部門切實發揮作用。通過上述“三加強”形成“黨政統一領導,相關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共同參與”的長效促進創業帶動就業機制。
五、在工作重點上,要著眼“兩個統籌”
堅持兩個兩手抓。即:統籌數量擴張和質量提升兩個創業層次。一手著力推進從無到有、開山起步的一次創業,強化廣大未有創業項目的職工群眾的創業意識,引導其投身創業之中。尤其是要引導其從熟悉的、身邊的、可行的事情開始創業。一手著力推進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二次創業,積極組織現有創業群體提檔升級活動,進一步增強其示范帶動作用。特別要關注中小民營企業的提檔升級,鼓勵其向規模型、集約型、科技型、高效型方向發展。統籌墾區內和墾區外兩個創業戰場。一手抓墾區內圍繞專業大場、特色小城建設的內部創業。一手抓墾區外圍繞場縣共建、外出務工的場外創業。重點是充分利用場部、場縣共建點及管理區示范基地三個創業最佳空間。
六、在角色定位上,要把好“一個角度”
創業帶動就業,根本是依靠市場而不是農場。因此,農場要作為要務,但不能當成任務,要切實注重實效,力戒流于形式,力戒弄虛作假;農場要盡到促進的責任,但不能采取包辦的方法,要依法規范運作,切實調動經營主體的積極性,切實增強自身造血功能。具體要做到“六個一”。即:宣傳引導,造一個發展的氛圍;組織培訓,傳一個規范的路子;引導開路,樹一個可學的典型;激勵創業,做一個熱心的媒人;政策扶持,創一個有利的環境;加強指導,當一個服務的公仆。
(作者單位:黑龍江農墾綏化管局政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