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文史縱覽 > 正文

以文化認同促進民族團結

www.shockplant.com?2012-02-06 11:05? 黃相懷?來源:《學習時報》 我來說兩句

民族國家進行文化整合的過程,往往也是內部民族意識被激發的過程。由于民族國家往往都是多民族組成的國家,所以,也正是在民族國家在進行政治和文化整合的過程中,其內部的民族特別是少數民族的民族意識往往被激發起來。民族意識一般是指民族成員對本民族的歸屬、地位、責任以及歷史使命的認識,由民族性格、情感、自我意識、社會定型等組成。被激發起來的民族意識,如果不能夠受到民族自我評價、自我控制、自我監督的良好約束,就會形成一種狹隘的民族主義,這種狹隘的民族主義受到外部因素的強烈刺激或誘發,或別有用心的組織的蠱惑和利用,往往會發展演化為民族之間的文化沖突乃至政治的和社會的沖突,從而導致民族問題的凸顯。當然,反過來說,由于民族國家的建構過程往往為占優勢地位的民族所主導,因而在此過程中也不排除占優勢地位民族有意無意地強化其本民族的文化特色和思想意識,從而激發處于弱勢地位民族在文化和思想上的本能的自我保護意識,這同樣也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的興起。無論如何,這都意味著,民族國家建構的過程內在必然地包含著文化整合的任務。這個任務躲不開、繞不過。

文化認同是消弭民族沖突的重要保證。沒有文化色彩的民族之間的沖突,可以被合理地界定為一般性的沖突,即一般性的政治、經濟和社會沖突,而在大多數情況下,正是由于文化因素的加入,才使得一般性的沖突,具有了更多的拓展性的或者可多方面解讀性的意味。由此言之,文化認同的塑造就成為增進民族團結的一個非常好的切入點。多民族國家統一的文化認同,主要是促進社會政治成員對國家政權系統的廣泛認同,達到理性的政治服從,增強公民對政治共同體的認同意識與對現存政治秩序的認可和支持。文化認同的程度越高,民族關系被從文化上挑撥離間的可能性就越小,發生在不同民族成員之間的摩擦或沖突就越能夠單純地表現為人際間的而非民族間的矛盾,從而就越容易得到解決。

塑造文化認同,應在發展民族地區經濟,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同時,加快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在尊重各民族的語言差異、風俗習慣差異和宗教信仰差異,鼓勵和提倡各民族在保持自身文化特質的同時,發展先進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改造落后文化,抵制腐朽文化;大力發展民族地區文化事業,不斷提高各族群眾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推動各民族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增強中華文化的生命力和創造力;不斷豐富和發展各民族文化的內涵,提高中華民族的文化認同感和向心力;倡導一切有利于祖國統一、民族團結、社會和諧的思想和文化,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偉大民族精神。在興起民族文化發展新高潮的歷史時期,把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文化作為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形成全民族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團結和睦的精神紐帶,引導人們為實現中華民族文化的復興共同奮斗。通過政策導向、法律法規制定和財政投入等手段,推動愛國主義和民族團結精神的培育和弘揚,使各族人民的價值觀念同國家意識形態保持相對的一致性。真正在這方面下大力氣,做真文章,其成效是可期的,最終效果也必將是明顯的,況且這同樣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題中應有之義。

  • 責任編輯: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精品91福利在线观看 | 亚洲视频在线观看一区 |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久 | 亚洲欧美中文日韩在线v日本 | 午夜福利在线不卡 | 亚洲丁香婷婷综合久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