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理論頻道> 文史縱覽 > 正文

“國學”視野下的中國思想史研究

www.shockplant.com?2012-02-06 11:07? 方光華?來源:《光明日報》 我來說兩句

第三,要加強對中國歷史中的思想史因素的發展特點的研究。在中國思想特色的理解方面,我們已經取得了不少進展,但對中國思想性因素的成熟與發展過程的整體特點的研究,還有不少可以拓展的空間。中國思想的創新大體有三個鮮明的特征:一是在連續中求創新。這種連續性主要表現為它的所有創新都須落實到中國文化的基本經典。思想上的創新只有在經典中得到體現之后,這種創新才得以確立。中國文化理念的革新,很少采取西方那種通過法典使創新性思想觀念得以制度化和普世化的模式,而是更加重視通過經典這個紐帶,重視將創新性思想凝結在經典之中,通過已被重新詮釋的經典的傳播與普及,在逐漸形成對經典意義的共通性認識中達到對創新性文化理念的領會和消化,從而使創新性思想深入人心。二是對社會存在的思考是思想創新的基本動力。中國思想雖有對于自然世界的思索,但整體來說,中國哲人研究自然世界,并沒有走上科學分析之路。他們探討自然世界的運動規則,著重點是為人類社會政治和倫理生活立法,是為了建立政治、倫理生活的理想方式,是為人類精神生活尋找支柱。因此,與西方面對自然而認識人類自身的傳統不同,中國思想的主流不是因為對自然認識的深化而升華對人類自身的認識水平,相反,它主要是因為對人類自身的認識的升華,促進自然認識水平的提高。天人之際的問題與社會政治倫理緊密相連。人們是因為出于對人事的關懷,而去探求天人關系,探求天道。如果不能滿足人事的需要,對天道的探求就失去了意義。三是有由老子而莊子的發展邏輯。在社會轉型的關鍵時刻,中國思想往往能準確預見新的發展可能性,體現出強烈的現實批判性,有助于人們解放思想。如同沒有老子,春秋時代中國社會的發展可能是另外一種樣子。但隨著社會變革的加劇與社會矛盾與沖突的尖銳化,中國思想往往傾向于在自己的內心實現自由。如同戰國時期,莊子通過對政治的本質的深刻反思,認為絕對不存在理想的政治,因而對社會變革的前景充滿憂慮,認為最要緊的是保持自己心靈的自由。中國思想性因素的發展往往走在精神認識上超越有限達到無限的思路,心性論色彩十分明顯。對中國思想創新的這些特點,需要有新的提升。

第四,要加強對中國思想性因素傳承創新的可能途徑的研究。劉述先在討論其系統哲學時曾經提出:我們如何才能為豐富雜多的世界人生的內容尋覓到一個共同的根源或基礎?“我們有沒有可能建構一個系統來涵蓋世界人生如此豐富雜多,乃至表現了深刻的矛盾沖突的內容,把它們熔為一爐,結合成為一個整體,卻又井然有序,分別在這個系統之內得到它們適當的定位?”他的這一構想與中國思想史研究的目標有相通之處。中國思想史研究需要在促進傳統文化與當代社會相適應、與現代文明相協調的過程中取得新的成就。

  • 責任編輯:王坤明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天堂 | 日韩小u女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最新AV在线播放免费不卡 | 亚洲午夜一本在线 | 日韩精品少妇视频网 | 亚洲v欧美v日韩v国产v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