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成長股繼續發力,創業板、中小板指數不斷走強,而一批堅定的成長股投資者也“守得云開見月明”,業績繼續攀高。在這場中小基金和大公司的較量中,中小公司業績一路領先。
主動股基平均收益15.53%
今年股市結構分化明顯,主動股票基金顯示出了專業投資的價值,大幅跑贏大盤。天相統計顯示,截至9月16日,603只主動股基今年來的平均收益率高達15.53%;581只基金跑贏滬深300。
在所有基金公司中,今年來收益率超20%的主動股基共有183只,中小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今年表現突出,其中,景順長城內需增長、中郵戰略新興產業和景順長城內需貳號今年收益均突破78%,位列前三甲。此外,長盛電子信息和華商動態阿爾法今年收益也達到60%左右。
博時在前五大中業績墊底
相比之下,在排名前100的主動股基中,卻鮮見大公司身影。具體來看,景順長城、上投、華商等中小公司均有多只基金上榜,而前五大公司今年以來收益率超20%的主動股票基金僅有20只。其中收益最高的是易方達科訊,為42.87%。
從前五大基金公司整體來看,華夏和易方達表現相對突出。統計顯示,兩家公司今年以來旗下主動股基投資規模加權平均收益率分別高達17.93%和17.02%,嘉實和南方為15.54%、6.79%,博時在前五大公司中墊底,加權平均收益率僅為2.28%。
投資
成長型藍籌迎來機會
金秋九月,A股市場延續前期的反彈行情,大盤藍籌股期間成為上漲的主力。統計顯示,截至9月16日,上證指數9月以來累計上漲6.34%。銀行股作為反彈先鋒帶動地產、重工等低估值藍籌股拉開崛起序幕,同期創業板則連續多次出現調整。
泰信藍籌精選基金經理柳菁表示,隨著經濟結構調整和去杠桿化程度日益加深,結構性行情有望持續。在目前的市場結點下,環保、科技創新、文化傳媒、醫藥行業的行情將貫穿全年,同時重點關注主板中傳統行業里具備轉型能力的大藍籌公司,以及行業供給明顯收縮的周期類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