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實體經濟的主體,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它既是技術創新的主戰場,也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領域。中國經濟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有高質量的制造業作為支撐。當前,盡管外部環境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經濟面臨下行壓力,但在巨大的國內市場和完整的產業體系支撐下,我國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加大創新力度,推動融合發展,積極提質增效,持續提升韌性和抵御外部風險能力,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不斷注入新的動能。
2019年2月14日,江西旭昇電子有限公司(吉水)生產車間員工在高度自動化生產線上監控生產。該公司是一家專業從事PCB(集成線路板)生產的企業,擁有目前國內最長的468米自動化一體PCB生產線。 加快轉型升級促進優勝劣汰 高質量發展是以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為原則的發展,而先進制造業是制造業中創新最活躍、成果最豐富的領域,也是價值鏈上高利潤、高附加值的領域,代表著高質量發展的方向。 數據顯示,今年1-4月份,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7%,高于全部規模以上工業2.5個百分點;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為13.6%,同比提高1個百分點。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增長11.4%,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8.9個百分點。新產業發展的同時,傳統產業技術改造也在加速。今年以來,制造業技術改造投資保持良好增長態勢,1-4月份增長14.9%,增速高于全部制造業投資12.4個百分點。這些數字背后,是中國制造業加快轉型升級的積極行動。 舊產能的淘汰也為新動能騰挪出巨大空間。2016年以來,我國各地區扎實推進重點領域化解過剩產能工作,累計壓減粗鋼產能1.5億噸以上,退出煤炭落后產能8.1億噸,淘汰關停落后煤電機組2000萬千瓦以上,均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去產能目標任務。 為了引導企業加快轉型升級,今年以來,國家政策也在加速落地。4月起,制造業增值稅下調3個百分點。4月底,固定資產加速折舊優惠又擴至全部制造業。在政策的有力支持下,通過積極穩妥騰退化解舊動能、優化空間布局等多方面舉措,制造業在“破”與“立”上同時發力,提質增效步伐正在加快。 2019年3月18日,四川南充嘉陵區吉利新能源商用車研發生產基地,工人正在裝配線上忙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