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浦縣素有“閩浙要沖”“魚米之鄉”“海濱鄒魯”的美譽,全縣海洋資源豐富,盛產海帶、海參、紫菜等。霞浦聯社緊緊圍繞“海上福建”行動方案要求,不斷延伸海洋養殖產業鏈、提升價值鏈,為涉海產業提供“一攬子”金融服務。 “公司+農戶”延伸金融服務鏈條 福建溢源海洋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溢源公司”)為省級龍頭企業,主要從事海帶加工銷售。霞浦聯社大力推進“公司+農戶”模式,一是通過對下游海帶養殖戶的信貸支持,解決養殖戶生產資金短缺問題,讓養殖戶有能力擴大種植規模;二是為溢源公司提供綜合授信支持,確保溢源公司在海帶收成時有充足的資金進行成品收購,解決養殖戶銷售困擾。 通過霞浦聯社的信貸支持,溢源公司不僅從從粗加工轉型到精加工,還開展海帶自主育苗,實現生態養殖格局和育苗、養殖、加工一體化,綜合養殖效益平均提高30%以上。 同時,霞浦聯社充分借助省農信聯社“福農e購”平臺幫助“溢源海帶”“霞浦海參”等拓寬銷售渠道,降低銷售成本。2021年上半年,共銷售海產品2364件,金額7.2萬元。 信用工程強化海洋經濟發展 為進一步凝聚服務“三農”合力,霞浦聯社構建 “政府+信用社+農戶”三方互動的良性循環模式,實現三個層面的資源共享、難題共解、活動互融、產業互助。目前,霞浦聯社已建成1個信用漁區(仙東海域)、5個信用鄉鎮(溪南鎮、三沙鎮、牙城鎮、鹽田鄉、海島鄉,其中海島鄉為全省首個信用海島)、144個信用村。 以海島鄉為例。隨著信用海島的構建,霞浦聯社對海島鄉農戶貸款投放力度不斷加大,較好解決了農民貸款難的問題,2020年海島鄉的群眾人均收入達到2萬元以上。自2020年8月信用海島創建以來,海島信用社為海島當地群眾發放貸款4902萬元,均實行優惠利率,海島群眾一年預計可節省成本311萬元左右。 金融創新助力海洋牧場建設 為積極響應各級政府關于推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工作要求,針對養殖戶升級改造資金短缺問題,霞浦聯社推出專屬貸款產品“福漁貸”,用于養殖戶購買新型環保養殖設施,助力海上養殖環境優化整治,建設海上牧場。截至目前累計發放“福漁貸”1505筆、金額5737.95萬元。 “福漁貸”的大力投放,對于保護海洋環境,促進海洋產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漁業增產增效和養殖戶增收,助力鄉村振興戰略等方面起到重要推動作用,切實緩解霞浦縣海上漁排、藻類養殖設施升級改造融資難問題,同時也是霞浦聯社助力海洋牧場建設的又一大重要舉措。 重點發力推動海洋旅游發展 伴海而生,因海而興,目前霞浦已形成“鄉村旅游+攝影+民宿”的特色海洋旅游產業。霞浦聯社堅持念好“山海經”,重點發力支持全域旅游,為支持和幫扶民宿等旅游新業態健康發展,解決民宿業主融資難的問題,霞浦聯社率先推出專門針對民宿企業、民宿業主的“民宿貸”金融服務產品,助力霞浦民宿產業“火起來”,民宿經濟“強起來”,帶動周邊群眾“富起來”。截至目前,已累計為83余戶民宿業主發放貸款逾1260萬元。 “民宿貸”不僅為霞浦民宿行業注入源源金融“活水”,還引導更多的民宿企業提檔升級,做出特色和品牌,助推霞浦全域旅游發展和鄉村振興。 移動支付支持藍色金融升級 霞浦聯社傾力構筑海洋移動支付服務產業鏈,有序推進海洋水產養殖、飼料供給、冷鏈物流、水產品銷售和加工全產業鏈以及濱海旅游的移動支付服務結算產業鏈,通過拓展手機銀行、網上銀行、微信銀行、掃碼收單等電子渠道,切實解決漁民、養殖戶等海上貿易貨款結算、費用繳交等難題。截至6月末,全轄海上漁區累計簽約手機銀行8.7多萬戶、微信銀行5.9萬戶、短信銀行 5.4萬戶、網上銀行1.1萬戶、辦理掃碼收單2680戶;致力打造海洋便民服務示范圈,在全縣9個沿海鄉鎮194個行政村布設181個農村普惠金融支付服務點,為漁民、養殖戶、經營戶等繳存社保金、小額零鈔存取、水電費、手機費繳交等提供便利。 7月8日,省農信聯社主任王非到霞浦聯社調研指導,就做好藍色金融發展工作提出“聚焦藍色金融發展目標、聚焦藍色金融重點領域、提升藍色金融服務能力、關注藍色金融業務風險”四個要求。下一步,霞浦聯社將持續堅守“支農支小”服務初心,回歸本源、專注主業、深耕海洋,服務鄉村振興、助力實體經濟,為發展霞浦“藍色經濟”貢獻農信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