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9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孫淑義關于投資300億元巨資建設“中華文化標志城”的發言,在政協文藝界35組討論會上引起激烈爭論,委員們爭相搶麥發言。有委員直陳反對意見:“我是納稅人,我反對用我的錢去蓋這樣的東西,借文化名義大興土木。”(據3月10日《新快報》)。
看了這個報道,筆者認為,代表委員在兩會上依法“吵架”成了今年兩會可喜的新亮點,兩會爭論是代表委員民主意識的進步。
縱觀今年兩會,上述建設“中華文化標志城”的爭論只是其它爭論的繼續。比如,全國政協委員張茵的建議“勞動密集型企業應取消無固定期限勞動合同;降低富人稅負,把月薪十萬元以上的最高累進稅率從百分之四十五減至百分之三十”和全國政協委員石定果的“你的話語就不應該只代表自己的利益集團”;穆麒茹委員和李曉紅委員的“釘子戶才是高房價的罪魁禍首。釘子戶為了他個人的利益,損害了包括開發商在內的多數人的利益!”“解散兩大科學院,將人員分流到高校。” 的“驚人之語”也引起了激烈的爭論等。眾所周知,“一團和氣”曾是我國以往兩會的傳統作風,多年來,很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受“以和為貴”、“和氣生財”的儒家傳統思想影響,熱衷于講一些套話、好話、空話,老老實實地做他“會前握握手,會中拍拍手,會后揮揮手”的“三手”代表;使自己成為舉手機器或橡皮圖章,辜負了人民的重托,老百姓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很不滿意。
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是一種榮譽,更是一種責任,背后是人民的期盼。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間的相互爭論是不同意見的平等交流、互融共進與切磋升華,爭論之風,不僅是民主空氣的晴雨表,也是票決式議事機制發揮應有效能的內在保證。一年一度的全國人大和政協會議是代表和委員們參政議政、暢談國是的政治殿堂,在大家難得相聚的時刻,代表、委員有血氣,不畏強權,為民請命,仗義執言在會上公開自己的觀點,相互爭論,會讓老百姓關心的大事情變得更清楚,更好地權衡利弊。西方國家兩院議員開會經常爭吵的鏡頭終于出現在我國兩會上,這實在是一種可喜的民主意識的進步。
期盼這種爭論能發揚光大下去成為我國民主政治的常態,成為我國社會生活各領域的習慣。(李六合)
【聲明】凡注明 “西岸時評”來源之作品, 未經福建東南新聞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未經許可,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轉載;經許可后轉載務必請注明出處,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