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社會輿論對于政府4萬億投資的走向非常關心,并希望能在即將召開的全國“兩會”上公開審議,但有媒體報道:全國人大財經委員會副主任委員賀鏗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今年全國兩會不審議4萬億投資。(3月2日《南方都市報》)
至于巨額投資今年人大不審議的原因,賀副主任透露:無論是去年的1000億元、今年初啟動的1300億元,還是總額4萬億元的投資,我們覺得都是政府為了盡快刺激經濟增長,在自己權限內所做的安排,并沒有改變總的預算,這是無可非議的。今年全國人大將表決發多少國債、財政赤字是多少、有什么安排,但不會討論1300多億元到4萬億元的問題。
筆者不是專業人士,對于這樣的解釋是否符合法律規定,沒有能力準確評判。但一個樸素的感覺是:如此巨大的資金投入人大審都不審,完全由國務院部委作為“權限內工作”去操作,這樣的放權是否大了點?有消息說,投資消息傳出后,發改委門口被“跑部錢進”的各方神仙圍了個水泄不通,這就更需要盯緊點了。畢竟,巨額投資關系到地區公平、行業公平,沒有必要的博弈、討論情況下,出現任何干擾力量都可能造成投入偏差,損害社會公平。“要關注民生、傾斜三農”,問題是不經過審議把關,怎么確保這種“共識”能真正實現?
當然,應該看到的是,4萬億接受審議與4萬億公開用處,目前還是兩個問題。盡管人大不審議,但不意味著用途不公開。賀鏗也承認,能把方案公之于眾,按照公布的情況實施,比大多數老百姓不知道,總歸要好一些。幾乎與此同時,國家發改委副主任穆虹接受采訪時表示,針對有網友要求公布4萬億元經濟刺激計劃的詳細清單的要求,歡迎公眾隨時向國家發改委查詢。“大家對于4萬億元資金去向的關注是合理的,我們對信息的公布也是完全放開的。”隨著時間推移,公民希望了解4萬億走向的訴求似乎不難實現。
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問題:通過信息的公開監督,能否替代投資前的人大審議呢?表面看似乎可以,財經委相信政府在資金投向上的“情懷”,大家又可以“隨時向國家發改委查詢具體信息”,再加上2月20日審計署審計長劉家義也曾表示,“審計署對4萬億投資進行了重點審計監督,目前尚未發現重大的違法違規或者重大損失浪費問題”,有這么多力量監督,何必一定要走人大審議的程序呢?
但往深處看,作出“不審議”的決定似乎還是有些不妥。就在賀副主任表示4萬億用途屬于政府“權限內”之時,發改委副主任穆虹在媒體上說,4萬億元投資時間跨度為兩年,由于政府預算和基建項目是按年度安排的,今年的投資安排需要在全國人大審查批準后,才能向社會公布;4萬億元計劃中包含的2010年年度的投資安排現在尚未確定,因此無法公開。按照這種邏輯,4萬億每年的資金都是需要在人大審查之后才能安排的,那么,何以能不通過審議,就成了政府“權限內資金”,并且確信它“沒有改變預算”呢?
其二,多名專家表示,4萬億投資不僅是資金問題,“4萬億政府投資的具體投向很關鍵,目前監管重點應是在項目的論證、執行階段進行跟蹤和審計,以防止權力的腐化”。人大如果不聞不問,又如何杜絕大上、快上躁動下出現的項目偏差呢?更何況,4萬億多大比例投到基礎建設上,多大比例投到養老保險、農村醫療等民生方面,本身就必須要在人大平臺上充分博弈。
退一步說,即便真的面對時艱,大家信任政府認為不需要審議,那也應該是兩會代表委員集體提出來的,何以兩會未開,這么重要的一個話題首先就被“鎖死”了呢?(畢詩成)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