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保障指標體系是按照保險業自身發展的規律,測算出各項具體的指標參數,以便有計劃、有目的地指導社會保險保障事業的發展,這是具有一定前瞻性和指導性的前沿課題。要使保險業健康發展,為實現小康社會服務,為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保駕護航,必須建立一個科學、完整、有效、系統的保險保障指標體系。
我省是臺風、洪水、冰雹、泥石流等災害的多發省份,各種災害的發生對我省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造成嚴重損害,需要加強風險防范,建立必要的風險防范保障預警機制。建立保險保障指標體系關鍵在于對相關的指標參數進行科學調研、分析和準確測算、論證,主要內容是:對我省經濟建設狀況、城鄉居民生活現狀及我省各種災害的發生情況、預警情況進行調研、分析;對我省人民生活狀況與國內經濟發達省份及發達國家人民生活狀況進行比較和測算,找出差異性和原因;對我國、我省保險業發展狀況等數據進行測算;對我省保險保障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從而測算出保險保障的各項指標參數,并與國民經濟發展指標及小康之家、小康社會指標進行比較,最后確立一個科學、完整、系統的保險保障指標體系。建立保險保障指標體系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程。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建立保險保障指標體系工作,將其列入海西兩個先行區建設工作范疇,作為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為民辦實事的具體行動。
建立保險保障指標體系需要各方面通力合作。各級政府及保險監管部門要加強指導,保險主體機構要積極參與,保險行業協會、保險學會以及社會中介力量要積極配合。同時,工業、農業、計委、人口、統計、社會保障、保險專業院校等有關部門要積極參與,提供相應數據,以便對保險保障指標進行深入研究和科學測算。
省里應成立保險保障指標體系專業科研機構,有計劃、有步驟地對省情(主要是人口發展、經濟發展狀況以及各種災害發生情況等),對社會保障、商業保險以及居民對保障需求等情況進行科學調研及嚴密的評估測算。
在調研的基礎上,科研機構要與統計調查部門合作,對保險保障指標體系的各種參數進行準確測算,然后在有代表性的地區對保險保障指標進行科學論證,以確保這一指標體系的準確性、可行性和可操作性。
各級政府要將保險保障指標體系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指導保險業健康、持續發展,為實現小康社會服務。 (李 玲)
(責編:李艷)
![]() ![]() |
- 相關新聞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為福建日報網的所有文字、圖片和視頻,版權屬福建日報網所有,任何未經本網協議授權的非新聞性質網站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被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時須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違者本網保留依法追究責任的權利。
②本網未注明來源福建日報網的文/圖等稿件均為轉載稿,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如擅自篡改為“來源:福建日報網”,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如對文章內容有疑議,請及時與我們聯系。
③ 如本網轉載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與福建日報網聯系,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