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文化是城市人類群體在社會實踐活動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簡而言之,它包含著城市活動中的一切事物和城市人的行為方式、心智狀態等等。城市文化具有多維度、多元化的復雜結構。其間,高校文化作為一種亞文化,則與城市文化緊密相連。
由于城市中的人群很多分布在高校、政府和企業中,這也就決定了高校文化產業不僅是高校文化發展的動力,同時也具有引領和推進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引擎作用和提升國家及區域文化創造力、影響力的重要功用與責任。今天,當上海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已成為一種不可逆轉的良好趨勢,上海市的50多所高校及包括出版社在內的高校所屬各類文化產業,在上海城市文化產業的超常規跨越式發展過程中,也無疑已擔當起并將更加出色地擔當起非常重要而又不可或缺的角色。
然而,盡管從理論上講或理想地說,高校以自己獨特的地位和環境條件,在培育和推進城市文化產業發展中的重要作用,是其他組織或社會上的各類文化產業所無法替代的。但從實踐中來看,并非那么簡單。尤其,如果一所高校的核心管理層對培育和創新高校乃至全社會的文化建設缺乏自覺,又不能從戰略的高度給予規劃和落實,那就談不上推進和提升城市文化產業發展,也難以形成高校文化產業的特色、核心競爭力和凝聚力。
高校應該教給學生什么?答案是創新意識、創新思維、創新方法、創新能力。文化產業的發展需要成千上萬的創造性人才,這正是高校理所當然承擔起的使命所在。因此,高校的教學、科研要努力探索和準確把握社會發展的脈搏,緊跟時代前進的步伐,成為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研究基地和人才培養的最佳孵化器。
當前,上海發展文化產業可謂天時地利人和,面臨著大好的機遇,但也遇到新的挑戰。以上海地區各高校對發展城市文化產業的參與度和貢獻度為例,盡管高校的文化資源極為豐富,但文化資源的社會轉化率、社會貢獻率卻遠未達到本應達到或能夠達到的深度、廣度和高度。在這方面實在是大有文章可做,大有潛力可挖。
進入21世紀以來,上海各高校的建設已進入成熟期。依靠市委市政府和社會的支持,本市高校辦學空間得以拓展,這為高校進一步發揮自己的人才和學科優勢,成為城市知識創新和城市文化產業發展的源頭之一,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更重要的是,通過對本市高校布局的調整,促進了高校走出半封閉的“象牙塔”,把城區、社區、校區和園區結合起來。上海50多所各類高校已經開始擔當或正在擔當起推動城市騰飛的“發動機”和“推進器”的角色。
但除此以外,上海各高校還應以自身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水平的提升,以自身學科建設和辦學實力的提升,來引領和推動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在發展高校文化產業過程中,高校應進一步打破體制“圍墻”,推進產學研合作,促進高校知識原創性成果轉化為現實的文化生產力。近年來,上海一些知名高校通過建立教育集團、組建出版集團、舉辦獨立學院、組建和優化校辦產業集團等一系列舉措,主動地參與城市文化產業建設與發展,高校文化產業由此已形成了新的發展勢頭。
目前,文化產業發展最大的障礙主要有兩個:一個是觀念陳舊,另一個是缺乏文化經營人才。因此,以高校文化提升城市文化產業,還應從以下兩方面著手:
首先,通過向學生講授和向社會宣講等方式破除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舊觀念。阻礙文化產業發展的舊觀念,一個是文化與經濟不相干論,一個是文化產業化有害論。其實,文化產品只有為更多的人所欣賞和接受,才能更好地產生社會效益;若不為群眾喜聞樂見,不被更多的人所消費,就失去了賴以實現社會效益的群眾基礎。社會越是發展,人們的個性化、多樣化需求,就越應得到尊重。實踐證明,那種無償的、完全依靠組織形式強制群眾欣賞和消費的“笨拙”做法,其實際的宣傳教育效果,往往是十分有限的。高校應向學生和公眾傳遞這些理念,樹立文化與經濟一體觀和文化產業化意識。
其次,開設文化經營專業,為社會培養文化經營人才。目前文化產業的發展正面臨缺乏文化經營人才的瓶頸,使現有的文化資源難以開發為現實的財富,使文化生產難以收回成本,產生良好的經濟效益。也使一些文化精品養在深閨無人識,難以得到社會的承認,無法產生廣泛的社會影響。高校應組織精干人員加強對文化經營的研究,并在此基礎上開設文化經營專業,為社會培養文化經營人才。通過繼續堅定不移地發揮自身優勢和功能,全力支持和服務于上海的經濟建設與城市文化產業發展,才能不斷加大對上海社會發展的貢獻度。
盡管與一些發展歷史較長的城市文化產業相比,高校文化產業也許還顯得很年輕,有的更是還在“萌芽”狀態。但也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具有強大的后發優勢。正因為如此,把高校文化產業上升到發展戰略的高度來思考,應該是我國文化產業建設和社會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必然趨勢。(繆迅)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3-125000億債務或是高校去行政化契機
- 2009-03-12假氣沖天的高校評估應該剎車了
- 2009-03-24技工成高校教授折射什么?
- 2009-04-03開辦“淑女班”是高校的悲哀!
- 2009-03-17學術道德入高校課程能匡正學風嗎?
- 2009-04-01面對大學生就業難高校不能無動于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