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農村建設的帷幕早已拉開,一系列突出成績逐漸進入人們的視野。但值得指出的是,新農村建設是一項需要幾代人累積付出的事業。在新農村這一廣闊舞臺上,人才的水平就像演員的功力一樣關鍵,引領著這出活劇的質量與生氣。新農村建設所需要的人才種類主要有三種,即經營型、事業型、管理型。限于篇幅,這里著重談談經營型人才的培養以及現有人才的能力提升問題。
我們都知道,改革偉業是從農村起步的。我們也都明白,上世紀80年代鄉鎮企業的橫空出世,為農村培養了最初的經營型人才。然而,四分之一個世紀過去了,這批為市場經濟和農村發展作出了不少貢獻的經營型人才,部分已經退休,大部分完成了向城市或中心城區的轉移性集聚,只有少數人還在農村堅守。于是,農村經營型人才的盆地狀況重新出現在我們面前。
是農村市場不廣闊嗎?是新農村建設的舞臺意義不夠大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對這一點,我們的鄰國日本看得很清楚。最近,日本的輿論就指出:農村經濟的活躍將維持住中國經濟的高速增長,與陷入金融危機泥潭的發達國家相比,中國超過8億的農村人口作為一個潛在的市場,對于整個世界經濟來說都具有重大意義。而早稻田大學的一份研究報告還顯示,今后具有成長性的產業將是農業、醫療、綠色能源、教育等。可以說,已經實現了農業現代化的日本,還在不斷加大對農業發展、農業經營人才培訓以及國際農業競爭力比較問題的研究力度。對此,我們不能無動于衷,必須采取更加積極的措施,在“家電下鄉”、“汽車下鄉”之后,盡快實施“人才下鄉”戰略。
“人才下鄉”,尤其是實施經營型人才在農村的集聚戰略,對于推進新農村建設的進程至關重要。那么,如何實施經營型人才集聚戰略呢?
首先,讓經濟預測手段直接服務于現有農村或農業經營型人才,提高他們的市場研判能力,并延長他們的經營管理周期。我們知道,20多年前的農村經濟發展和農村加工業的市場營銷有“四千”之說———“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想盡千方百計、嘗遍千辛萬苦”。其中,前兩句是方法論,后兩句是價值觀。價值觀應該不變,但隨著物流業、會展業以及網絡技術的發達,“走遍千山萬水、說盡千言萬語”已經顯得不合時宜了。當前,方法論上最需要的變革是經濟預測手段的介入。筆者經常應邀到上海郊區和長三角區域作經濟形勢報告,發現農村和農業領域的企業家們并不缺信息,但他們缺少預測手段,也渴望政府或社會機構提供經常性的經濟預測報告。比如說,依賴外貿出口市場的農產品經營者,無法預測半年內的人民幣匯率走勢,將直接影響企業經營決心和相關收益。通過政府部門和社會有關力量的積極介入,企業家們一旦直接而普遍地受益于經濟預測能力的提升,他們的“經營壽命”自然會大大延長,這也等于是直接提高了農村生產力的發展水平。
其次,加快培養農村或郊區民營企業家的自然接班人或社會接班人,使經營權的交接更加自然,從而直接穩定農村生產力的格局。怎樣培養“富人的孩子早當家”,已經成為一個迫切的時代課題。因為,經過近30年白手起家式的打拼,農村或郊區的企業主們普遍需要考慮未來接班人選了。而從社會價值層面來看,“富人的家”更難當!畢竟這不是簡單的財產繼承,更多的是要傳承發展戰略、經營策略、社會責任、團隊意識、企業文化等企業家精神的重要元素。因此,企業家們的娘家工商聯應該承擔起這個社會責任,結合企業特點和具體愿望,組織力量培訓第二代企業主即富裕環境下成長起來的自然接班人。當然,現在的企業家也越來越開通,也愿意將企業交給社會專業經營者。所以,加大對社會接班人的培養力度,對農村或郊區來說同樣是極為重要的。
第三,立足中長期發展前景,合理引導大學生進入農村專業合作社,為農村或郊區培養一大批用得上和留得住的經營型人才。正在興起的各種專業合作社,是今后農業規模經營、農產品加工與推介的重要組織形式。其分工、責任和收入分配原則相對明確,人際關系也相對簡單,可以讓剛出校門的年輕大學生很快施展拳腳;合作社的經濟業務談判、網絡貿易結算、合同文本規范等工作流程,也特別適合80后大學生的能力和承受力。相信大學生的到來和成長,能夠為增強新農村的活力和競爭力提供新鮮血液;同時,有了專業合作社這樣讓年輕大學生揚長避短的舞臺,“良禽”必然擇“新農村建設”之木而棲。(王泠一)
(責編:劉寶琴)
![]() ![]() |
- 2009-03-26文化出口要改變“送戲下鄉”的現狀
- 2009-03-18上山下鄉解決不了大學生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