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肉搜索“騙子”警惕私刑化傾向
近日,有珠海斗門的網友,在多個網站上發帖,對一名叫張榮貴的“騙子”發起人肉搜索。然而由于帖子中重復發帖,引起部分網友的不滿,帖子中公布對方照片、手機號碼、身份證號碼等隱私內容,也受到不少指責( 6月29日《珠江晚報》)。
即便發帖人有足夠的事實證明張榮貴就是“騙子”,但在互聯網公開張榮貴身份證號碼和住址門牌號、張榮貴老丈人的真實姓名和工作單位,仍顯得“激憤過度”。即使張榮貴是騙子,可難道僅因為他是騙子,他的親人就要受到株連和無情撻伐嗎?用過激方式達到渲染憤怒的目的,雖然不乏正義感,仍然是一種不負責任的私刑化、暴力化傾向。
網絡是虛擬的,暢所欲言的,讓更多真相和理性追求得到滿足,讓更多公共聲音得到傳播。但請相信,暢所欲言絕對不是不負責任的胡言亂語,煽風點火制造事端,更不是瘋狂發泄,侵犯他人的合法權益。
如果有了憤怒都到網絡上進行為所欲為的人肉搜索,可以想像,互聯網這個平等、公平和自由的美妙時空就可能成為負面情緒、暴力性格的集中地。公民的暴力性格得到引燃,這絕對不是網絡發展所希望達到的。
![]() ![]() |
相關新聞
- 2009-06-29“快女”曾軼可遭人肉搜索 雄厚家庭背景曝光
- 2009-05-23網上擁護政府竟遭人肉搜索
- 2009-05-11“人肉搜索”不是道德法庭,不能成為侵犯他人隱私權的借口。
- 2009-04-16竇文濤激吻女郎遭人肉搜索 身份是北大校花
- 2009-04-14“人肉搜索”還能走多遠?
- 2009-04-03“人肉搜索”何以助紂為虐?
- 2009-03-20深交所:清醒認識人肉搜索的風險
- 2009-03-19焦作創衛作假人員被處理 發帖網友遭人肉搜索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