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評論> 國是論 > 正文
財政省管縣要以縣政綜合改革為基礎
www.shockplant.com?2009-07-10 10:04? 于建嶸?來源:東方早報    我來說兩句

7月9日,財政部發布的關于推進省直接管理縣財政改革意見要求,在進一步理順省與市、縣支出責任的基礎上,確定市、縣財政各自的支出范圍,市、縣不得要求對方分擔應屬自身事權范圍內的支出責任,同時,在轉移支付、財政預決算、資金往來、財政結算等方面,均由省級財政直接確定和直接下達。財政部稱,2012年底前,力爭全國除民族自治地區外,全面推進這項財政改革。

應該說,這是近年來在各省實行“強縣擴權”或“擴權強縣”改革的基礎上,中央有關部門對各地探索的進一步規范和推廣。從理論上講,它的實行對于完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逐步提高縣級財政在省以下財力分配中的比重,探索建立縣鄉財政基本財力保障制度是有意義的。

然而,在現行體制的剛性和各種利益關系的制約下,這種財政單兵突進式的改革,能否順利進行并達到制度設計目標,我并不感到樂觀。在我看來,由于其改革的制度性目標和制度性環境等制約因素,將決定這項改革的前景未必樂觀。

在財政上實行“省管縣”改革的制度背景是現行的“市管縣”體制。“市管縣”體制決定有關縣域發展的大部分經濟、社會決策權歸地級市所有,直接影響到縣級行政的效能和創新能力。因此,在一些新建省市中,就沒有地市這一級,實行“省管縣”,一些具有改革意識的省也實行了內容大體相同的“強縣擴權”式改革。事實卻表明,在還存在地級市的行政框架下,通過簡單的行政分權,不僅不能解決市對縣的影響力,反而產生了一系列新矛盾。

比如,在某些經濟較發展的地級市,在“市管縣”體制下,市對縣是有財力支持的。因“省管縣”后,市級財政就認為再沒有責任了。因此,在某些財政配套資金問題上,原由市級財經配套的部分,卻由于管理體制的改變而不能到位,反而加重了一些縣級財政的困難。

再比如,“市管縣”體制不僅僅是財權問題,干部人事權是“市管縣”的最重要內容。按照目前干部管理體制,地市級黨委直接領導縣級黨委,在一些實行“強縣擴權”的地區,無論行政權力如何改革,官員的任免權還牢牢掌握在上級黨委。這就決定縣級領導不會有任何抵觸市級領導意志的可能。面對市一級的政績工程,縣級領導也只有盡力而為之。

還比如,“市管縣”體制下形成的工商、稅務、土地、金融等垂直部門的地位,因縣級擴權而變得更為復雜;其他職能部門也因與市管理脫鉤變得無所適從。它們名義上要對省直屬相關機關負責,實際上還要聽命于地市的指令。

也就是說,要解決目前“市管縣”所存在的困境,如果只是在省、市、縣三者的職權關系上改革,是很難取得真正成效的。更何況現在只是財政方面的改革,而不是綜合性的改革。在我看來,要突破縣政困境,為發展縣域經濟提供動力,需要有新的改革思維,需要有體制性的突破。這個突破就是縣政的綜合改革。

我所主張的縣政綜合改革與“省管縣”雖然在擴權方面是一致的,但在最終的體制性目標上則不相同。我所主張的縣政綜合改革應根據法律所獲得的自治地位而進行,但目前各地實行的“省管縣”只是來源于省的授權。在這種意義上,“強縣擴權”和“縣政綜合改革”分屬行政性分權和法治性分權。如果說,行政性分權所解決的是中央與地方的關系問題,且可以把縣政綜合改革作為縣政改革的基本目標的話,那么,法治性分權則要解決政治權力結構和權力來源問題。就目前中國的縣政狀況而言,法治性分權的主要目標,是要通過政治體制改革,建立一整套干部管理制度中地方領導人的激勵體制,并解決個人選擇問題。當然,財政改革在縣政綜合改革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位置,只是它不僅僅要解決“省管”還是“市管”的問題,而且要建立在法治分權基礎上的地方公共財政。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社會問題研究中心主任、教授)


相關新聞
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一本一本久久久精品综合不卡 | 天天拍夜夜添久久精品大 | 亚洲人成日本在线观看 | 亚洲国产另类久久久精品黑人 | 久久精品久久亚洲精品 | 日韩欧美三级中文字幕在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