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數據泄密不能僅到“譴責”為止
www.shockplant.com?2010-06-12 16:12? 鄧海建?來源:燕趙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無論數據泄密背后對應著怎樣的失范或交易,后果是可以預見的:某些市場交易方既然可以提前獲取宏觀數據,必然會早先于其他競爭者一步,分析對策、揣摩意圖,提前采取市場行動,或者規避風險,或者入市牟利,甚至直接套利;與之對應的,是公平博弈的秩序被打破,市場配置資源的規律失守,普通投資者血本無歸,政府部門的公信力邊際遞減……這在國際資本市場背景下,尤其增大了外資機構據此做多做空的“超能力”,威脅經濟主權安全。
當提前泄密的數據,成為信息不對稱背景下少數人投機獲利的支點,核心數據泄密恐怕就不單單是“一時口快”的行為。可以想見,能泄密的主體顯然不是一般的外圍人員。《統計法實施細則》第二十條規定:國家統計機構調查取得的數據,由國家統計機構公布;國家有關部門統計調查的數據,由國家有關部門公布。參與測算核心數據的,以及要求嚴守保密法要求的,是可以排查的既定群體,只要細究下去,取證未必有多難。詭異的是,迄今尚未出現因數據泄密遭追究的案例。
經濟數據泄密不能僅到“譴責”為止。我們應當還記得彼時中鋼協鐵礦石談判的“間諜門”,正因個別鋼企高管將核心數據透露給國外礦石供貨商,便導致中鋼協的談判底牌盡失,陷入被動僵局。宏觀數據屢屢“早產”、且還是“出口轉內銷”,這已經不是一個道德問題,無論是投資者還是公民,公眾都有權追問其間的真相。
相關新聞
- 2010-06-11經濟數據"泄密"不必太緊張
- 2010-06-11谷歌陷"街景門" 新西蘭對其采集數據是否違法展開調查
- 2010-06-04福州樓市數據為何有量無價?
- 2010-06-04數據統計,不妨試試“倒逼”之法
- 2010-05-27廈門出現超低房價是為拉低統計數據?
- 2010-05-18外包公司在印度雇傭囚犯做數據輸入員
- 2010-05-16谷歌承認多年來誤收集私人數據 將停用“街景車”
- 2010-05-11紐約用激光雷達搜集數據 繪制精確三維地圖
更多>>視頻現場
相關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