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救助“送水老太”算上當嗎
www.shockplant.com?2010-10-25 08:29? 鄧海建?來源:華西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七十歲的高老太靠運送桶裝水養活身殘的兒子和智障的孫子。她的事情被媒體報道后,短短三天就收到愛心市民的捐款超10萬元。然而她的鄰居卻稱其“騙錢”。對此,其所在的街道辦發布情況說明稱,高家月收入3000元,基本生活有保障。(10月24日《新京報》)

道德這東西有時是有嚴重潔癖的:譬如我們送溫暖,對象最好要像剛從冰箱里撈出來的;再譬如我們要評選道德模范,最好貌比潘安還要坐懷不亂;譬如我們獻愛心,受助者最好家徒四壁還要父母雙亡……不然,就有“上當受騙”感。為什么“上當受騙”?因為喪失了道德行為在強烈對比下的優越感——不能享受高處俯視的樂趣,無法體悟建立在病態憫恤情懷之上的感動。

送水老太月入三千,怎么構成的呢?高的兒子、孫子每月低保金共943元;高老太有900多元退休金;再加上老人家給居民運送桶裝水也有一筆收入。當然,這“不菲”的收入背后,有個事實不能淡忘:兒子身殘,孫子智障。

送水是個體力活,七十高齡的老太太,再加上兩個有病的兒孫,即便月入三千,硬說這是一種“基本生活有保障”的生活,在“看病貴、看病難”的現實語境下,稍有生活常識的恐怕都未必會贊同。難得的是“面對居民指責”,獻愛心的網友沒有止步,他們說的很簡單:老太為生活奔波,每天送水是事實,兒孫有病也是事實——那么,幫助弱勢群體或激賞樂觀的生活態度,遠比糾結于家境是貧困還是最貧困更重要。

至于“上當受騙”的說法里,還佐證著一個重要的細節:老人一家和鄰居之間的關系不大融洽。潛臺詞就是:鄰里關系都處不好,實在有點愧對公眾的愛心。這個口吻似曾相似,是的,它與“低保戶不該養狗”等遵循一個邏輯——你被社會救助了,那么,就等于你被施舍了,就該“學乖”,就該做個“良民”,做個感動世界的道德圣人,并以此繼續贏得被救助的資本。不然,就算你有個“公民”身份,社會也有權利不理你、不關心你。換言之,公民的基本社會權益被壘出高高的道德門檻。

很多時候,我們只愿意把錢捐給悲慘到極點的人、愿意幫助道德操守沒有污點的人,但遺憾的是,生活中需要我們幫助的并不都是圣潔的英雄,而我們的愛心也不可能插上天使的翅膀、飛得單純而浪漫。就像特雷莎說的,“即使你是誠實的和率直的,人們可能還是會欺騙你——不管怎樣,你還是要誠實和率直”。我們當然不會做道德的傻子,但過于潔癖的道德行為未必會增加社會的溫暖感。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趕集網  火車票  福州分類信息  福州租房  福州二手房  福州招聘  福州兼職  福州二手  福州二手車  福州公交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亚洲视频香蕉欧美在线最新版 | 一区二图三区国产精品 | 亚洲成a人片在线观看中文 亚洲福利在线观看 | 在线永久免费AV网站免费观看 | 亚洲成aV人片在线播放一二区 | 亚洲国产综合精品蜜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