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門市審計局3年支出近百萬元的公務接待費,被網友們曝光,并持續微觀多日。這近百萬元公務接待費中,有60多萬元是預算內開銷。換言之,海門審計局平均一年20多萬元的公務接待費是正常而且合規的。
問題是,不知何種原因,海門審計局的部分公務接待項目和支出明細被拿到網上“晾曬”了。而這粗粗的一“曬”,就“曬”出了海門審計局局長的貪腐丑聞,“曬”出了公務接待的另一面——“公款社交”。
據海門市對該市審計局的調查結果,海門市審計局兩天對四川綿竹市審計局一行15人的接待,花費2.7萬多元,多是用于參觀與吃喝,真正工作交流的時間僅半天。對此,海門審計局局長的解釋是“禮尚往來”——此前,該局多次派人到綿陽交流學習、援助物資,雖然援助數額不高,但對方接待規格很高,不僅綿竹審計局領導親自到機場迎接,而且活動中對方都是全部出場接待。
海門審計局暴露出公務接待被異化的某種現實——迎來送往之間,交流的并不是信息與經驗,而是某些人的私人感情;推杯換盞之時,連接起的并不是部門之間、地方之間的合作紐帶,而是一些私人利益鏈。
來而不往非禮也,學習交流變身為參觀旅游,這樣的事并非海門審計局獨有。事實上,海門審計局3年公務接待近百萬元的花費不過是“公款社交”的冰山一角。
據報道,處理結果已出臺,海門審計局局長受到黨內嚴重警告和行政降職處分。需要說明的是,這一處分并非針對這一場超規格的公務接待,而是針對由此牽出的其他腐敗案;對公務接待超標一事的處理,不過是誡勉談話、限期整改。
海門審計局被限期整改了,那些仍然在“公款社交”潛規則之下逍遙的其他地方、其他管理部門和權力機構,公眾該如何監督?是不是該像海門一樣,將包括公務接待在內的各項行政預算公開寄希望于零星的網絡“晾曬”,將對權力的監督寄希望于偶然的網絡舉報?面對公務接待潛規則,我們恐怕不能止于簡單的“誡勉談話、限期整改”。
- 2011-01-17“接待門”局長的冤抑與幸運
- 2011-01-10“接待門”還有多少“門中門”
- 2011-01-04審計局“接待門”暴露的大問題
- 2011-01-0410萬元公款接待門的教訓
- 2010-07-09平遙門票漲價,擠干接待成本再說
- 2010-06-18拿什么來醫治古城平遙的“接待恐懼癥”?
- 2010-06-18平遙應學習白廟鄉“裸示”公務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