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蘋果公司推出iPad 2,一代iPad立即大幅降價,差價高達1100元。而且根據蘋果公司14天無理由退貨政策,2周內購買一代iPad的消費者可以退貨或退補差價。
沒料到,此舉卻讓蘋果公司陷入一場“退差價”風波。據報道,此番退差價政策僅限于蘋果公司直營店和在線商店,購自經銷商或其他渠道的消費者,無法享受上述待遇。此舉引起不少質疑,被指“搞雙重標準”,歧視消費者。
蘋果公司為何要在推出iPad 2的同時立即大幅下調一代的價格?這主要是為了清理庫存,從而把精力放在iPad 2的銷售推廣上。但蘋果推出這項政策既搞得經銷商措手不及,也讓自己亂了陣腳。從政策發布情況來看,蘋果公司宣布大降價前,似乎并沒有預料到會面臨 “退差價”問題。一般來講,不會有消費者買了產品后還會想著退貨、退錢,可蘋果突然降價,卻又實在對剛買iPad的消費者不公,再加上原有的售后政策,這才導致出現目前這股退換貨潮。
一步沒走好,第二步就可能出問題了。按照道理,同樣是蘋果公司產品,銷售和售后政策也應一視同仁,特別是從正規經銷商那里購買的產品,沒有理由就不能享受退差價政策。但從蘋果公司的角度考慮,如果不把經銷商排除在外,那么它必須面對許多現實問題。例如,經銷商把所有庫存都轉成已銷售產品,找蘋果公司退差價,甚至賣水貨的也可以經由這個渠道,享受上述政策。
倘若置消費者質疑而不顧,此番優惠政策很可能最終搞得吃力不討好,如果把所有正規渠道銷售的iPad都列入退差價范疇,蘋果公司可能面臨相當程度的經濟損失。這些問題,顯然會讓蘋果公司很頭痛。
無論蘋果公司如何處理、善后,這次“退差價”風波都反映了,蘋果公司在銷售和售后服務上存在一定缺陷。這是由于近年來這只缺角的“蘋果”一下子膨脹太厲害,相關管理和服務沒有跟上所致。就拿這次來說,中國內地并沒有列入iPad 2銷售地區,這說明蘋果公司或許還沒有考慮到本地區的新品推廣問題,或者說蘋果公司可能壓根沒想到一代iPad大降價會在中國內地引起這么大的回應和爭議。當記者詢問退差價政策時,蘋果公司不同客服人員居然出現口徑完全相反的答復,這也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蘋果公司銷售、管理和服務跟不上公司迅猛發展的現狀,還可以從許多方面看出來。自蘋果公司推出iPhone很長一段時間內,中國內地消費者都只能從水貨渠道購買,然后通過解鎖、“越獄”等手段來使用這款產品。在蘋果公司和聯通達成合作以后,若干款式的iPhone產品在內地也仍然無法訂購。甚至在iPad 2即將推出的今天,內地消費者都還不能在蘋果在線商店訂購3G版本的一代iPad。此外,在app store(應用商店)售后服務方面,內地消費者至今仍然只能通過電子郵件進行咨詢、投訴。
這一方面表明中國內地市場在一定程度上為蘋果公司所忽視(也許不是有意的),另一方面也說明,蘋果公司業務迅猛擴張,大得連自己都吃不消了。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目前的狀況,蘋果公司實行“雙重標準”只會讓自己陷入道德困境。依我之見,采取一視同仁的政策雖“破財”卻能“消災”,這怎么都比讓消費者戳鼻子罵要好得多。何況這部分差價總的算起來,應當是在蘋果公司所能承受的范疇內。
(作者為資深評論人士)
- 2011-03-04喬布斯與蘋果均暫時無憂
- 2011-03-03失去喬布斯 蘋果“鴨梨”就大了
- 2011-02-18“蘋果有毒”倒逼職業病防治給力
- 2011-02-18“蘋果粉”別對“毒蘋果”選擇性失明
- 2011-02-18不能等著外企來洗凈“毒蘋果”
- 2011-02-18工人中毒:供應商和蘋果各有責任
- 2011-02-28蘋果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