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凌晨,重慶市工商局執法人員查獲一起活雞銷售中添加礦物質重晶石粉案。據業內人士透露,在活雞中灌注重晶石粉后銷售,主要是為了增加雞的重量,從中牟取經濟利益,一般每只雞可增加一斤左右的重量。(5月9日《中國新聞網》)
給生豬灌水早已不是什么秘密,給活雞灌沙也開始日趨流行。作為消費者,我們以前只是無法讓動物有尊嚴地死去,可現在,我們面臨的窘境恰是讓自己也無法有尊嚴地死去了。
作為缺乏專業知識的普通消費者,誰知道這重晶石粉到底是個什么東東?人體食用后會又會造成怎樣的后果呢?會不會致癌,會不會給身體其他器官帶來病變,我們一無所知。
百度詞條里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重晶石粉又名天然硫酸鋇,重晶石主要用于石油、化工、油漆、填料等工業部門,其中80~90%用作石油鉆井中的泥漿加重劑。硫酸鋇在醫學上是一種造影劑,即鋇餐,對人體基本無毒性,但須在醫生指導下使用。硫酸鋇使用不當可能危害健康,如食用可能引發腸梗阻,不慎吸入氣管可能引發肺間質肉芽腫,大量硫酸鋇劑溢入腹膜腔可導致小腸壞死。
看到這樣的答案簡直讓人倒吸一口涼氣。吃下這樣的雞,后果可想而知。消費者不是化學家,僅憑單純的知識判斷,很容易造成一種吃了一嘴石油的心理負擔。如今餐桌上的配料,已然超乎了人們的想象力,真的是沒有想不到只有加不上的。
從4月底,國務院食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聯合衛生部等8部門下發的《關于嚴厲打擊食品非法添加行為嚴格規范食品添加劑生產經營使用的公告》里,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我們餐桌上的食品狀況,許多不法商家在辣椒粉里加蘇丹紅,在茶葉里加美術綠,在白砂糖、銀耳、蜜餞里加工業硫磺,在小米、玉米、熟肉里加工業染料,最吊詭的是火腿、魚干、咸魚里加敵敵畏……
現代社會,社會分工趨于細化,讓職業、分工不同的消費者拿著燒杯、試紙去檢驗自己吃的食品,或者是自己種菜、養牛、殺豬、取蛋……這必將大大降低社會生產的效率,而且既無可能也不必要。
說生產者見錢眼開、道德淪喪、底線失守固然不假,但是,司法、質監、質檢、衛生等機構集體疲軟、處罰過低或是處罰過于隨意,也是縱容商家道德滑坡的主要因素。
人在社會關系中生活,相信商家賣給的饅頭是面粉做的,相信吃雞不是在做免費鋇餐,這是維系社會正常運轉的大前提,也就是基本的“信義”。“信”的重建,不僅需要商家血液中的道德粘稠度增強,更需要司法建設“給力”,而不能一而再再而三地查一家、罰一家罰一家再查一家,玩這種低效而無力的貓捉老鼠游戲。
- 2011-05-09行業道德倫理難成食品安全的靈丹妙藥
- 2011-05-09防止“破窗效應”在食品安全領域肆虐
- 2011-05-03維護食品安全 人人各盡其責
- 2011-04-26“連坐”不是食品安全的救命稻草
- 2011-04-25食品安全“連坐”不該只到企業
- 2011-04-20“養魚執法”比食品安全事件更可怕
- 2011-04-13食品安全不應只剩下“一聲嘆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