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最新原創 > 正文
信息公開應走出“自我辟謠”怪圈
www.shockplant.com?2011-06-20 12:17? 張玉勝?來源:    我來說兩句

日前,衛生部召開食品安全工作進展情況通報會。針對此前媒體報道“我國2000多種食品添加劑近六成無檢測方法”,衛生部回應說,食品添加劑從產品本身檢測來說,都是有檢測方法的,無法檢測是指在食品中的殘留檢測,此類標準目前確實需進一步完善,但部分添加劑無法也無必要檢測。(6月19日《三秦都市報》)

讓我們先回顧一下此前的媒體報道:“衛生部工作人員表示,我國目前2200種食品添加劑中,有檢驗標準的只占總數的近四成,這也就意味著有六成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然而,現在衛生部食品安全綜合協調與衛生監督局副局長陳銳又說,“實際上,2300多種添加劑從產品本身檢測來說,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企業標準對照,都是有檢測方法的。”但是仍舊讓人不明白的是,4月22日,衛生部公布的《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和易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名單(第1~5批匯總)》中,顯示食品中可能違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質共47種,食品中可能濫用的食品添加劑共22種,合計69種。其中有37種均在檢測方法一欄中顯示“無”或者空白,占總名單數的54%,接近六成。

誠然,權威人士出面解疑釋惑,有助于消除公眾對食品添加劑“無法檢測”的誤讀和擔憂,達到“科學認識食品添加劑”的宣傳效果。不過,這種在輿論強烈質疑、政府公信“很受傷”之后的“自我辟謠”,似乎不足以答疑。

近年來,信息公開已經成為政府與公眾聯系溝通的重要手段。然而,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不難發現一種現象,那就是自相矛盾、自己“回應”自己、自己為自己“辟謠”的信息發布時有發生。根據輿論傳播“先入為主”的規律,人們在接受信息時,總是更傾向于相信第一次聽說的情況,而對“后續”的信息有一種本能的排斥和質疑。有國外實驗表明,要有效清除受眾第一時間得到的信息,至少需要數倍于第一信息的信息量。中國傳播學會會長尹韻公更是人為,“糾正的速度趕不上首先傳播出去的速度,先入為主造成的危害是后面的糾正幾乎沒辦法全部彌補的。”

公眾對信息公開的要求是時效性、完整性和權威性,而公開透明的本質和靈魂就在于及時把握公眾的信息需求,最大限度地滿足其知情權,達到解疑釋惑、消除誤解和矛盾的效果。信息公開不是說書講故事,不必以“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的懸念吊足公眾的胃口,應當力爭在沒有保密必要的前提下,盡量做到“知無不言、言無不盡”。就“無法檢測說”而言,同屬衛生部的“內部人員”,有人說“很復雜”、“無法檢測”,有人說“不復雜”、“有檢測方法”,前后矛盾,自我“辟謠”,這猶如統計數據的朝令夕改,會讓公眾無所適從,更有損政府的誠信與權威。

不當信息能夠糾正,但政府公信力的失而復得卻并非易事。希望“六成添加劑無法檢測”的風波能夠讓政府部門引以為鑒,一定要盡力確保向公眾發布信息的準確性、時效性、完整性和權威性,切勿以不負責任的忽悠讓公眾“猜謎”和誤讀,也莫讓政府部門再陷“欲說還休”、“自我辟謠”的尷尬。

責任編輯:李艷
相關新聞
更多>>視頻現場
更多>>囧視頻
相關評論>>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欧美亚洲色综久久精品国产 | 婷婷中文字幕在线免费观看 | 亚洲国产制服另类久久 | 亚洲日本精品中文字幕久久 | 亚洲日韩欧在线观看 | 自拍视频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