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改需要“港式醫院”這樣的鯰魚
www.shockplant.com?2012-08-20 09:31? 張遇哲?來源:東南網 我來說兩句
7月,由深圳市政府投資35億元興建、深港雙方共同組建團隊管理的香港大學深圳醫院正式試業。根據深港雙方合作協議,港大深圳醫院將堅持公立醫院屬性,保障醫療衛生服務的公益性。醫院因為致力“政事分開、管辦分開、醫藥分開、營利與非營利分開”而備受矚目。(8月19日《人民日報》) “在這里,沒有托關系走后門,沒有回扣、沒有灰色收入,醫患糾紛很少,更沒有‘醫鬧’”,媒體曾如是描述香港醫院,引發內地民眾無限向往。作為深港醫療“對接”的合作范式,作為內地公立醫院的“改革樣本”,港大深圳醫院從孕育到生產的每個過程,都“賺足”了世人的目光。 港大深圳醫院也不負眾望。試業一個多月來,一共有4000余名患者就診,大部分患者對醫院的服務表示滿意,醫院受理的投訴率僅為0.8%。在醫患矛盾日益激化的今天,這樣的成績單無疑讓人眼前一亮。究竟“港式醫院”背后有怎樣的成功密碼,值得我們細細品讀。 首先,尊重患者的平等理念。過去人們常把看病稱作“求醫”,一個“求”字將患者的弱勢地位暴露無遺。排隊數小時,醫生幾分鐘就草草打發了,讓患者感到被忽視;對于看病難、看病貴的不滿,病人及家屬囿于信息不對稱,也是無處宣泄。如今,港大深圳醫院讓人體會到實實在在的尊重。預約模式告別了擁擠排隊,提高了就醫舒適度,也節省了等候的時間;“先全科,后專科”的分診模式,讓患者的疾病得到有針對性的問診,看病更高效;更可貴的是,病人關系科的設置,讓病人有了說話的地方,醫患矛盾有了有效疏導和發泄的出口。一個真正尊重病人的醫院,病人是沒有理由不喜歡的。 其次,不收紅包的制度基石。前不久,衛生部出臺醫患簽字不收紅包的規定受到網友的戲謔,被指走形式,相比之下,港大深圳醫院把不收紅包寫入員工守則,迄今為止的確沒有收到相關投訴。不收紅包從夢想照進現實,靠的不僅是醫生的道德自覺,更是嚴格的制度保障。一方面,醫院采取“高薪養廉”,給予最高年薪百萬的豐厚薪酬福利,讓醫生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消弭了“馬吃夜草”的逐利沖動;另一方面,“打包”收費的制度讓醫生灰色收入無“空隙”,醫德考核優先、對紅包回扣零容忍的管理規定更讓醫生不敢逾越雷池。 此外,平衡經營的發展模式。公益性是衛生事業的固有屬性,市場化是醫療機構的生存之道,一些醫院往往因為無法處理好二者的關系,產生一系列矛盾糾紛。正如專家所言,以政府投入來保障公立醫院運營,在發達地區如北上廣深等城市實行是沒有問題的,但要推廣至全部公立醫院,財政上無法承擔。港大深圳醫院就大膽地提出了“營利與非盈利分開”的模式,通過營利性的VIP服務來提高醫院收入,以此來反哺非營利性的基本醫療服務。有所為、有所不為,平衡經營的發展模式,有助于醫院在公益屬性和市場屬性之間找到平衡點,既滿足自身生存,又不增加就醫成本,從而實現醫患雙方共贏。 前些年,新醫改方案提出鼓勵民營醫院發展后,民營醫院一度被視為“鯰魚”,人們期待民間資本的介入,推動公立醫院與非公立醫院相互競爭共同發展。相比之下,時下步入深水區的醫改更需要“港式醫院”這樣的鯰魚,從理念、體制、模式等方面注入新鮮血液,盤活醫療體系。相信有關部門的引導和患者的用腳投票,一定倒逼更多的醫院借鑒之、仿效之,讓港式管理的寶貴經驗在內地生根開花,澤被民眾。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08-20]倆醫院“兩結果”醫生耐心哪去了
- [ 08-20]港大深圳醫院能全國推廣嗎
- [ 08-15]公立醫院怎容“干部病房”
- [ 07-31]調查醫院何必用綠茶代替尿液
- [ 07-24]“醫院微博尋人”何以成佳話
- [ 07-17]誰可以入選醫院理事會
- [ 06-11]醫院救死扶傷需要社會承諾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