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東南網 > 西岸時評> 民生巷議 > 正文

“老年癡呆癥”更名,可除語言暴力

www.shockplant.com?2012-10-12 09:19? 佘宗明?來源:華西都市報 我來說兩句

今年9月,央視聯合新京報等多家媒體,呼吁消除歧視,為“老年癡呆”正名。10月10日,衛生部表示,老年癡呆癥規范名稱是“阿爾茨海默病”,但因該名稱相對專業,普及推廣還需一個過渡。國內已有專業機構啟動了申請更名工作。

近年來,“稱謂糾偏”成風尚:如從“盲流”、“民工”到“流動工人”,又如“暫住證”改名“居住證”。“老年癡呆癥”更名,似乎是這股熱潮的延續。是好是壞,備受爭議。

眾所周知,名稱是認知事物的媒介。“老年癡呆癥”,長期以來,已成了一種約定俗成的表述,內含著人們的認知默契、表達習性:提起它,人們就會條件反射地聯想到記憶力衰退、精神恍惚、有行為障礙的老年癥狀。而今,媒體呼吁、專業機構的申請,將“老年癡呆癥”更名提上議程。而更名目的,指向著去歧視,呵護患者的尊嚴。

改名做法,引發不少人質疑:一者,“老年癡呆”已被共同認可,成了生活化表述,一旦改變,與人們的表達習慣不合;二者,名稱變了,就會有切換成本,造成無謂耗損;還有,更名并非消除歧視的治本之策。這般說法,當然有道理。然而,評判稱謂好壞,在表達便捷性、成本計量之外,還有更重要的考量因素——尊嚴。消除人格羞辱,撫平“尊嚴皺痕”,比表述習慣更有分量。

應該看到,“老年癡呆癥”是種有傾向性的命名,隱性羞辱、排斥意味內化在其中。當然,許多人在說“老年癡呆癥”時,并無歧視的主觀意圖,只是沿襲表達定式。但“老年癡呆”的潛在羞辱性,在潛移默化中,照樣會給許多人心理暗示,造成他們與患者的距離感——他們已將患者默認為“不同人群”,并無法認同,潛意識里排斥。“老年癡呆癥”,只是歧視性用語中的一個。在生活中,長期積淀而成的語言習慣中,有很多歧視性的不當用語。比如,將農民工跳樓討薪稱作“跳樓秀”等等。

有調查顯示,25%的該癥狀患者會因恥感隱瞞病情,40%的表示在生活中遭到排斥。由此可見,為其正名不可或缺。盡管改名難以根除歧視,但消除“語言暴力”,正是積極的助推力。曾幾何時,殘疾人一直被稱作“殘廢”,直到上世紀80年代,經過對“身殘志堅”的討論后,才改稱“殘疾人”。

“老年癡呆癥”更名,未嘗不可。真正該糾結的,是能否改得更簡潔——對大多數人而言,“阿爾茨海默病”的術語像是無字天書,不太大眾化,普及有難度。在這方面,不妨借鑒港臺的命名——在臺灣,它叫“失智癥”;在香港,它叫“腦退化癥”,親切又得體。

  • 責任編輯:鄧宇虹
  • 打印
  • 收藏
  • 【字號
相關新聞
相關評論
頁面無法找到
 
頁面沒有找到,5秒鐘之后將帶您進入首頁!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玖玖资源中文字幕一区二区,久拍国产在线观看,美利坚合众国久久一区,免费中文字幕午夜福利片
日本高清中文字幕阿v免费 亚洲国产日韩在线人精品 亚洲国产性色AⅤ | 亚洲国产精品一区第一页 | 亚洲精品亚洲人成在线观看 | 亚洲a级在线观看 | 一本视频在线中文字幕一区二 | 色先锋影音a∨在线资源网 亚洲专区日本专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