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不重復國外的食品工業化之殤
www.shockplant.com?2012-12-31 07:17? 王 璜?來源:廣州日報 我來說兩句
近日,百勝旗下肯德基官網公布“關于近日公眾關切的相關問題的說明”,澄清此前將矛頭指向上海食品藥品監管部門的言論,并表示道歉。 這起事件最初曝光時,最引人不安的關鍵詞是“45天出欄速成”,而隨著事件進一步發展,國家權威部門和農業專家均解讀:“白羽肉雞可以‘長得快’,世界人民都在吃。”于是,現在處于輿論風口浪尖的已不是“速成雞”,而是“藥雞”。 然而,“全世界人民都在吃的速成雞”就可以是一個健康安心的選擇嗎?“速成吃藥雞”最早誕生在美國,它是為了滿足美國人對肉雞的巨大需求,并伴隨現代化大型養殖業而誕生的。因其長得快、口感好、成本低廉,成了美式快餐的最愛。而隨著洋快餐的全球化,“速成雞”也搭著順風車風靡全球。同時,類似它的這種依靠農藥化肥、抗生素、添加劑生產和加工的食品也在世界各地上演著“劣幣驅逐良幣”的故事。 “速成雞”的出現不過是近五十年來的事情,是農業工業化的產物。縱觀全球的現代農業與養殖業,我們不難發現工業化對農業的介入已達到極限。在美國,一望無際的綠色田野呈圓形一圈圈擴散到天邊,一座座養殖場里家禽無法動彈地肩并著肩。而世界其他國家也緊踏著現代化的步伐,追逐著低廉的付出、高效的產出。這的確產生了極大的經濟效益,但隨之而來的是更強烈的負效應。 進入20世紀80年代,更早步入工業化的發達國家的人們逐漸從一味追究速度和效率的思維中覺醒過來,國外的環保先鋒開始關注農業工業化帶來的惡果——過度開墾、速成化養殖。這使得食物不僅口感差,還嚴重影響食品安全衛生,同時制造了瘋牛病之類的“生態定時炸彈”,威脅人類的健康。“速成雞”和洋快餐在美國只是人們迫不得已的選擇,而更多的人加入到“餐桌自救”的隊伍中來。 在美國、歐洲和日本等地,都陸續掀起了保護土地、反思農業的思潮和運動。著名的慢食運動就是1986年由意大利人卡羅發起,提倡人們遠離那些速成的食品,回歸最質樸傳統的美味。在這樣的反思和運動下,很多消費者把“在自家種菜養雞”變成了一種時尚,有的還索性辭去穩定的工作,回到偏僻的農村開辦有機農場。由于這樣“自給自足”的人越來越多,人們還自發形成了“農夫市集”,供互相交換售賣自然長成的蔬果、家禽和手工制作的加工食品,在大工業化農業發展的今天,這種自發形成的逆工業化和逆城市化的行為雖然顯得有些小眾,但是它卻是一種樂觀積極的嘗試,而且在全世界各地越來越流行。 在我國很多大城市,也有很多立志改善食品安全問題的人加入這個潮流中來。當然,這還是難以立即改變食品工業的發展方向,只有更多人開始積極地學習食物,了解食物,有更多的媒體和個人站出來將食品工業的真相告知大眾,讓大眾在信息對稱的前提下自由地作出選擇,才可以不重復外國的食品工業化之殤。 |
- 心情版
- 請選擇您看到這篇新聞時的心情
- 查看心情排行>>
- [ 11-26]“速成雞”是否安全權威聲音不該缺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