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一張“上海交通大學環衛工人搗鳥巢”的圖片在微博上廣為流傳,在這張圖片當中,校園道路中間,一臺起重機向空中伸出長長的吊臂,吊臂頂端的車兜上站著三名手持工具的環衛工人,他們正向路邊的樹木伸出工具,搗毀樹上的鳥巢。隨后,記者問訊了交大師生,證實了這一消息,并稱此舉是為了杜絕H7N9進入校園,保證在校師生的身體健康。(4月9日《新聞晚報》) 不能確定傳染源、不清楚病毒的傳播路徑、不知道到底能否“人傳人”……當H7N9禽流感仍有諸多不確定性因素的存在,充分做足預防工作,防止疫情蔓延是必要之舉。我們也能夠理解,當禽流感散發時,人們背后多少存在恐慌心理。但如果“預防”時捕風捉影,將一些存在的“可能”現象視為“必然”結果,譬如,甚至將罪責歸因于鳥巢——上海一些高校為預防H7N9搗毀校園鳥巢,顯然是一種不理智的行為,也是失范之舉。 一方面,如果真是鳥類,搗毀鳥巢勢必徒勞無功,因為無法阻止鳥類自由飛翔。而若基于“搗毀鳥巢”的杯弓蛇影的心態,進一步的措施恐怕應是于校園內布置天羅地網,由于又無法確切地知道是何種鳥傳播病毒,那只能大開殺戒,“錯殺一千”算了。但另一方面,據說雞、鴨、鵝等禽類也有嫌疑,好吧,干脆也抱著“寧可人負天下的飛禽走獸,休教天下的飛禽走獸負人”的心態,也統統宰了。最后,徒留下一個疑問,殺光之后呢? 當然,此般論述屬于臆測,并不現實,但為預防H7N9而“搗毀鳥巢”的荒唐,也顯而易見。我們常說,針對諸如此番的突發公共事件,應該科學應對,不能盲目恐慌、偏信盲從。那么,以此來審視“搗毀鳥巢”,某種程度上不正是一種盲從么?與非典時的搶醋、日本地震后的搶鹽,以及此次N7N9禽流感疫情時的買板藍根,又有何本質區別? 且本也不必杯弓蛇影。宏觀層面,非典之后政府已有一定的經驗應對重大疫情,國民的心態也更加成熟,我們的疾病防控體系也更加完善。微觀層面,政府將疫情信息的全面公開,展示了防微杜漸的防治決心;而正如鐘南山院士所言,在沒有出現人傳人病例之前,只要注意衛生,加強鍛煉,增強免疫,不直接接觸病死禽、畜,應就能達到很好的預防效果。 當“校園鳥飛絕”,我們彼時對于鳥類的粗暴態度,足以佐證“動物權利”的探討仍舊停留于紙面。那些“攔路救狗”的行為,此時來看似乎只是矯情而已。在此筆者建議,預防N7N9禽流感,上海一些高校仍須回歸到“正規層面”——按照權威媒體發布的預防控制措施預防,比如號召學生們養成良好的個人衛生習慣,或也夠了。 |
相關閱讀:
- [ 04-09]太快的禽流感防治藥與太慢的科學
- [ 04-09]防控禽流感:允許質疑才有公眾理性
- [ 04-09]禽流感患者救治,政府要兜底
- [ 04-07]H7N9禽流感
- [ 04-05]盡快考慮免費治療H7N9禽流感
- [ 04-03]抗御禽流感還應加強監控禽畜疫情
- [ 01-21]應對禽流感過節之時不可松懈
- [ 01-10]“禽流感人傳人概率為零”的可信度為零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