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能不能退休?今年11月,年滿80歲的沈國舫院士,向工作了一輩子的北京林業大學表達了退休的意思,結果,黨委書記和校長都不放。他們說,“你怎么能退休呢,你是我們學校的旗幟,還要靠你說話呢。”搜索相關資料,也找不出院士退休的規定。對于院士退休的問題,對于院士以多少歲為限退休,中國工程院都曾討論過多次,但到最后都不了了之。中國工程院曾想把資深院士的年齡設定在75歲,但是遇到的阻力很大。 大概沒有比這更鮮活與具有諷刺意味的“院士寓言”了:當延遲退休的話題已開始遭遇到社會普遍的反對,一個年過八旬只想清凈以享晚年的院士,竟然無法“退休”——并非他不愿意,而是就職的大學仍然需要其作“旗幟”,替自己“說話”。而更具諷刺意味的是,關于院士退休的正式規定原來竟“不存在”,在一些高校的官網上,可以看到教職工退休年齡的相關規定,其中教授最多也就能延長到70周歲,可中科院、工程院院士卻單列入“按國家有關規定辦理”。 一個“身不由己”,甚至在制度上都無法退休的院士,事實上已與被“綁架”的老人無異。院士群體到底要不要保持大面積的高齡化?在此之前,對這至少已有兩種論調出現。一種聲音是,院士榮譽就是為了激賞“在科學領域做出系統的、創造性成就和重大貢獻”的人,科學研究本身的過程性,必然導致許多領域“老人”才能出成果,實屬正常;另一種聲音是,過于老齡化的院士群體,并不符合國際慣例,因為無退出,也在無形中造成了種種學術不端與尋租行為的出現。 很難說以上兩種對壘的意見都沒有其道理,但難以退休的沈國舫院士,顯然提供了另一種觀察院士退休制度的視角:那就是難退休更對應著對于院士榮譽的現實分紅。如媒體所一再指出的,本只具激賞效應的院士頭銜早被異化,它是看得見的高到“副省級”的日常待遇,也代表著在某個研究領域的學術權威。緣于前者,少數院士戀位以至不愿退休;緣于后者,這直接導致了地方與研究機構對院士的強力哄搶行為,為了分享院士本身的學術權威和潛在影響,他們開出的待遇價碼讓人瞠目結舌,也由此出現了不讓想退休院士退休的怪現狀。 難退的院士恰似去不掉的非學術利益。當院士盛名之上附著了太多的糾結,一個單位、一個地方的實在利益甚至也被裹挾于其中,那么一個退休制度本質上并沒有直指核心弊病。要讓院士的退出也回歸到正常的軌道,當下最重要與迫在眉睫的,還在于努力為院士頭銜減負,讓其回歸到本來的學術面目。當院士開始成為一種不包含直接利益的學術頭銜,當對于機構的考核不再以“有多少院士”為指標,當院士的影響力不再是無遠弗屆,那么正常的院士退出機制當可確立。 較之院士制度改革,我們向來談得太多,做得太少。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明確提出:“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優化學科布局,提高中青年人才比例,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頂層設計式的退出制度安排,這無疑是一個良好與可期待的信號。希冀其能切實帶來合理的院士退出機制,將學術榮譽與非學術利益更大程度地切割開。如此,一個想退休的高齡院士也不會再遭遇影響力之困。 王聃(湖南 職員) |
相關閱讀:
- [ 11-19]武漢規定出一個院士獎勵1000萬 被質疑面子工程
- [ 11-19]重獎院士不如培植創新土壤
- [ 11-18]部分省份院士享副省級待遇 隱性收入多利益巨大
- [ 11-17]三中全會《決定》:實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 [ 11-17]工程院啟動改革院士遴選和管理體制工作
- [ 11-17]院士:年老院士不在科研一線實行退休制合情合理
- [ 11-16]院士被學生舉報學術造假 復旦稱未發現學術不端
- [ 11-16]實行退休和退出制度 院士“終身制”將被打破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