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這意味著改革將觸及這一廣受爭議的敏感領域。人社部官員接受采訪時解釋說,漸進式延遲退休指“小步慢走”,比如退休年齡延長一歲需要經過兩年時間。此外政策正式公布之后,還將設計幾年的緩沖期。盡管網絡輿論反對延遲退休的聲音很強,但看來這項改革仍將推進。 絕大多數中國社會學者都認為,中國延遲退休年齡是大勢所趨。目前的退休年齡是上世紀50年代制定的,如今中國人的平均年齡比當時多了20多歲,中國已經進入老齡化社會。養老金不足,以及全國19歲到59歲勞動力已經面臨絕對減少的所謂“劉易斯拐點”,這些現實在倒逼退休制度改革,中國別無選擇。 世界發達國家大多經歷了退休年齡的延遲,有些改得較順利,有的則經歷了劇烈社會沖突。法國2010年決定用8年時間將退休年齡從60歲延遲到62歲,引發全國性大罷工,致使國家經濟蒙受不小損失,但政府還是把這項改革堅持了下來。 延遲退休年齡涉及每一個勞動者的切身利益,在中國互聯網上對所有社會保障問題的關注中,它長期位居榜首。中國顯然將就這項改革面臨“大考”。 要讓延遲退休的改革方案順利出臺并實現平穩過渡,中國社會需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是實事求是的態度須在輿論中占主導。雖會有一些人對這項改革不滿意,但媒體和知識分子群體應致力于向公眾解讀中國真實的養老形勢,而不借呼應輿論的不滿擴大自己影響力,誰都不應把這池本來清澈的水攪渾。要讓大家知道,延遲退休年齡是中國人平均壽命增長的必然結果,這里面既無政治,也無某個特殊群體、比如官員們利益的驅動。 二是政府必須有推行這項改革的擔當。延遲退休年齡肯定是要挨罵的,它不可能在社會的一片掌聲中實現。為了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也為了保持中國社會在全球的競爭力,政府就該勇于承受輿論中的一些情緒。只要這項改革最終完成,有益于大眾的真正福祉,輿論最終分得清好歹,浮在表層的不滿情緒自會消散。 三是要做到具體操作上把握分寸得當和組織上的有序。中國以往善于搞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工程,而退休制度改革是一項社會性超大工程。這項改革將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中國社會生活的面貌,它的緩進不僅僅是給人們的心理適應留下空間,也是為社會的配套性變化留足時間,實現這一整套改革的平穩。 四是養老金雙軌制的并軌應加快進行,其節奏應與延遲退休形成協調。這是輿論反對聲音最高的問題之一,對延遲退休的批評很多都借了反對雙軌制的聲勢。如果退休金并軌的改革太慢,延遲退休的改革必將多一份艱難。 反對延遲退休在任何國家都是明顯情緒化的,因為它拒絕面對現實,把對問題的理性解決變成大家最終都輸的角力。西方式社會對解決這種問題顯得越來越笨拙,鬧了斗了,到頭來還得改。中國能否讓這項改革少付一些社會成本呢? 我們希望中國能夠做到這一點。但愿世界的很多教訓都能被我們汲取,我們用不著把其他國家延遲退休年齡所經歷的社會消耗和折騰重走一遍。 |
相關閱讀:
- [ 11-20]延遲退休一年養老金增40億 被批是以毒攻毒策略
- [ 11-20]延遲退休“緩沖期”設幾年、怎么設
- [ 11-19]媒體分析社保布局五步棋:延遲退休設緩沖期
- [ 11-19]延遲退休的“漸進性”如何體現
- [ 11-16]“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社保改革新嘗試
- [ 11-16]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 [ 11-16]延遲退休應同時消除養老“雙軌制”
- [ 11-15]三中全會決定:研究制定漸進式延遲退休年齡政策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