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作風,改到深處靠堅持,改到遠處靠習慣,改到高處靠信念。 馬年春節,一篇名為“公務員禁令清單”的帖文在微信朋友圈流傳開來,廣受點贊。從舌尖到車輪,從月餅賀卡到煙花爆竹,文中悉數列舉去年以來中央出臺的15個相關文件通知,每個文件背后,還配有作者收集的典型案例和落實情況。在自媒體平臺上,人們自發整理和傳播這些過去看起來“很政治”的紅頭文件,并真心稱贊,從一個側面反映出作風建設帶來的風氣之變。 新春清風,吹散的是混濁之氣。關于過節送禮,曾經有這么一個段子。問者:你是什么意思?送禮者:就意思意思。問者:這就沒意思了。送禮者:其實也沒別的意思。問者:那我就不好意思了。繞口令一般的對答間,“意思”一詞里曖昧的潛規則躍然紙上。一旦失去剛性的制度約束、可操作的規則要求,私與公、人情與賄賂便很容易模糊了邊界,法紀規章就在類似的“意思意思”中成了被繞開的馬其諾防線。這也正是以往改作風的難點所在。 正如禁令清單所顯示的,甲午新春,黨員干部有了一條清晰的“行車線”,收束了手腳、管住了吃喝。有記者記錄回鄉見聞:擺婚宴不收紅包了,給超標辦公用房做隔斷、新加門的裝修隊生意火爆,小企業主再接不到“邀打牌”的電話……如果說一年前的蛇年春節,對于轉作風還有觀望情緒、坐等心態,那么一年之后,改作風已經是一種自發要求、自覺行為。 打開中央紀委監察部網站的曝光臺,從公款旅游到婚宴收禮,各種違反八項規定精神的典型案件被張榜公開,處罰措施廣而告之。可以說,干部心中那條不能踩、不能碰的紅線,正是從這些斬釘截鐵的態度、踏石留印的執行中來的。打擦邊球、搞“踩線走”、行潛規則,這些對政策規定的軟抵抗,在轉作風中遭遇了硬杠杠。嚴格的標準、鮮明的導向,成了改作風改到實處、改出成效的關鍵。 實際上,八項規定也好,反浪費條例也好,都不可能360度地管住。再嚴密的規章也只是一張網,總有“掛萬漏一”之處。說到底,禁令只是手段,最終的目的是養成一種好的習慣、形塑一種好的風氣。有基層干部說,現在一事當前,總會“想想是不是符合精神”。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改作風要久久為功,正得從這樣的“想想”中來。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制度可能有遺漏,但從制度所體現的標準、所倡導的精神出發,憑基本的原則、根本的信念行事,自然能形成合理判斷、得出正確結論,這才是制度文明、政治文明的真正要義所在。 馬年春節的風氣所向,揭示出這樣的道理:改作風,改到深處靠堅持,改到遠處靠習慣,改到高處靠信念。只有把作風建設的標尺內化于心、外現于行,才能避免那種靠“攤派指標”抓問題的老做法、杜絕那些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新花招,才能由改作風的百米沖刺過渡到打造合格隊伍的耐力長跑,才有真正的、持久的風清氣正。 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后,百廢待興、百端待舉,但鄧小平同志還是把“端正黨的作風”放在重要位置,認為這“具有決定的意義”。2014年也是一個新的起點,全面深化改革與加強作風建設相互激蕩,發展起來之后的中國,將獲得更強勁的動力。“產生于過去的現在,孕育著偉大的未來”,讓作風建設深深嵌入中國政治文明的發展歷程,馬年春節的新風,正可以成為開始。 |
相關閱讀:
- [ 02-09]江蘇省委書記談作風整改:釘子沒釘到位 錘子就不能放下來
- [ 02-08]馬年開工日,別樣新作風
- [ 02-07]馬年轉作風可先拿“開門炮”開刀
- [ 01-30]過一個清新淳厚的中國年
- [ 01-30]習近平看望慰問邊防官兵在全軍引起強烈反響
- [ 01-30]中石化三人被處分 今年來中紀委已通報155起違規
- [ 01-28]郭金龍:努力破解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
- [ 01-28]多省份政府工作報告曬三公數據 是否合格由社會判斷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