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到底去哪兒了”令人震撼,觸動人心,應該催發人們去覺醒。人既是社會的人,需要創造公共價值,同時,人也是個體的,需要自我現實。 “我個人的時間都去哪兒了?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國家主席習近平日前接受俄電視臺專訪時,引用王錚亮在春晚唱的《時間都去哪兒了》,一時間,再次擊中人心,也催發更多人去思考。 時間都被工作占去了,而這份工作的結果,是在為社會提供福祉,是為人們創造美好未來,這樣的時間付出,無疑是最有價值意義的。 盡管有很多人的時間也是被工作占了,但是,有些所謂的工作時間,并沒有創造出足夠價值,甚至虛度了。當然,更多人虛度時間,還是在工作之外。不論是哪種,如果是去向一個沒有價值意義的所在,那么,對于生命來說,就是浪費。 “時間去哪兒了”之所以引起共鳴,乃是對人生的一種反省。 人生實在太短,就像歌中所唱,“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感受年輕就老了”。遺憾的是,現實之中,太多的短暫人生,有的因為自私,缺少公共意識;有的因為工作,淡漠親情倫理;有的因為愛情,忽視世界還有太多需要珍惜的情感。更糟糕的是,還有太多人沉迷于網絡游戲,沉溺于酒局賭局,人生迷迷怔怔,不知來處,不明歸處。 沒有價值創造,生命沒有覺醒,或是被支配,或是被浪費,不能實現自我價值與社會價值的平衡。這樣的人生,其實就是未經審視的人生,就是最不值得過的人生。“時間到底去哪兒了”令人震撼,觸動人心,應該催發人們去覺醒。人既是社會的人,需要創造公共價值,同時,人也是個體的,需要自我現實。 美國作家梭羅曾說過,“如果我像大多數人那樣,把自己的上午和下午都賣給社會,我敢肯定,生活也就沒什么值得過的了。”這句話之所以能夠得到普遍共鳴,也就說明,個人價值實現對生命來說,同樣是極有意義的。每個人對生命也都應該有自己獨立的價值認知。 社會的發展,本身也就是一個不斷解放“人”的過程。在今天,人們也只有不再被簡單地所謂的集體意識捆綁,不被某些世俗力量驅趕,而是懂得去低頭找自己的心路,去擁有一種免于被支配的自由,最終才能獲得內心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命尊嚴。那樣,才能既為社會創造公共價值,又不背離應該擁有的個體情感體驗,去珍惜親情,呵護愛情,讓自己擁有真正幸福的人生。 那么,面對“時間都去哪兒了”這樣的叩問,每個人都有必要審視自己是否具有積極向上的價值觀,并以此引領自己的生活方式,讓生活更有意義。 |
相關閱讀:
- [ 02-11]《時間都去哪兒了》為什么這么紅
- [ 02-10]求職時間提前企業搶人才 節后用工市場迎“招聘季”
- [ 02-09]海上春運人:希望抽時間陪一次父母 談一次戀愛
- [ 02-09]張春賢談反恐:各族干部要第一時間敢于發聲亮劍
- [ 02-08]免費高速何不以駛入時間為準?
- [ 02-07]時間哪也沒去,都在父母“行囊”里
- [ 02-05]朝韓將舉行離散家屬活動 或與美韓軍演時間重合
- [ 02-02]泰國下議院選舉投票按原定時間結束 投票站關閉
![]() |
![]() |
![]() |
![]() |
打印 | 收藏 | 發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道德監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